中医望诊:观察唾液量可知患者病情

中医望诊:观察唾液量可知患者病情

平时在望诊的时候,我们总是看一些面部的特征,今天中医专家说,其实观察唾液量,也可知患者的病情哦!那么你知道中医专家说如何做到的,是如何进行判断的吗?下面一起来看看吧!

中“唾,也就是唾沫,是从舌根分泌出来的。唾沫是人为吐出来的,而液又叫‘涎’,这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口水。”

唾液量很多,大多和脾虚、肾虚有关。《内经》中明确指出,“五脏化液,心为汗,肺为涕,肝为泪,脾为涎,肾为唾。”也就是说,出汗异常可以从心脏上找问题,鼻涕多了要看肺有没有问题,眼泪不正常了要从肝上找根源,相应的,口水和唾沫异常就是脾和肾的问题了。

虽然“唾”和“液”分别出自脾和肾,但脾肾往往互相影响,肾起统领作用,所以唾沫和口水经常同时出现。“唾多、黏稠,而且口中发苦,往往是脾热的表现,这时候一定不能吃辛辣的食物,牛、羊肉也尽量少吃,可以吃一些清脾热的药,像栀子和连翘等。”口水多,伴有咸味儿的话,就是肾虚的征兆。

睡觉流口水,主要原因是吃了太多的辛辣食物,导致脾胃上火而致。这时,就不要再吃辛辣的食物,同时不要吃太饱,尤其是晚上,一定要少吃。

口水过少,说明津液不足,是内燥的表现。

因此,平时我们要注意饮食的清淡,另外还要多喝水,是身体得到所需的水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