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详解:望诊之望舌

中医详解:望诊之望舌

望舌是通过察看舌质和舌态的形态、色泽、润燥等方面的变化测知病情变化的一种独具特色的诊法,在中医诊断中占有重要地位。正常舌象为淡红舌薄白苔。舌质(舌体)柔软、活动自如、舌色淡红。下面中医就详细为您如何根据舌头变化辨别疾病。

1)望舌质:从舌质外观,测知脏腑病变。一般以舌尖诊心肺的病变,中诊脾胃的病变,舌的两边诊肝胆病变,舌根诊肾的病变。

舌色:主要分淡红、淡白、红绛、青紫四种。

淡红舌:舌质颜色淡红润泽白中透红。其形成是由于心血充足,阳气旺盛为健康人之舌色。

淡白舌:舌色较淡红舌质浅,红色较少而白色偏多。一般为气血亏损。

红绛舌:舌色较淡红舌质红。鲜红色者称为红舌;深红色者称为绛舌。多为热证。舌尖红者为心火太盛;舌边红者为肝胆火盛;舌中红者,为胃火太盛。

青紫舌:全舌呈均匀青色或紫色,或舌的局部见青紫色斑块、瘀点为青紫舌。一是热毒太盛,二是阴寒内盛,气血不畅。多为热证、寒证、瘀血证。舌绛紫而深,干枯少津液,多为热毒太盛。舌淡紫而润,多为阴寒内盛。舌色暗紫,舌青紫为血瘀较重;局部舌紫斑、瘀点为血瘀较轻。

2)望舌形:舌形多指舌的形状。正常舌体大小适中。异常舌分为老舌、嫩舌、胖大舌、瘦薄舌、裂纹舌、芒刺舌、齿痕舌。

老舌:舌质纹理粗糙、为苍老舌,热盛主实证。

娇嫩舌:纹理细致,多为气血运行不畅,内有水湿,多为虚证。

胖大舌:舌体较正常舌大,舌肌松弛,称胖大舌。胖大舌是由于脾肾阳虚所致,主水肿、痰饮。

肿胀舌:舌体肿大,舌肌呈现胀大状,甚者不能闭口,不能缩回,称肿胀舌。多因心脾热盛,或酒毒上攻中毒。多为实证。鲜红肿胀,为心脾热盛,舌青紫而肿胀,为酒毒攻心。

瘦薄舌:舌体较正常舌小而瘦薄者,称瘦薄舌。多见阴血耗伤、脾虚精亏、舌肌萎缩、舌体瘦薄,主阴虚血亏虚证。

裂纹舌:舌面有明显的裂痕、可呈现人、一、川字等不同形状。由精血亏虚所致,主血虚证(先天裂纹舌者除外)。

芒刺舌:舌体上有红色颗粒突起像刺,摸时感觉刺手,主邪热太盛,舌边芒刺为肝胆热盛,舌中有芒刺主胃肠热盛。

齿痕舌:舌体边缘有压迫痕迹,为齿痕舌。舌体肿大,出现齿痕。主脾阳虚衰,水湿内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