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古方巧治慢性支气管炎

中医古方巧治慢性支气管炎

慢性支气管炎是由于感染或非感染因素引起的气管、支气管粘膜及其周围组织的慢性非特异性炎症。临床上以咳嗽、咯痰或伴有喘息及反复发作的慢性过程为特征。病情缓慢进展,常并发阻塞性肺气肿,甚至肺动脉高压、肺源性心脏病。

中医学中没有慢性支气管炎的病名,但是根据其临床表现和发病特征,属“咳嗽”、“喘证”、“痰饮”等疾病范畴。慢性支气管炎多分为实证,虚证两大类。其病为久病,久病则必虚,故本病的本质多属虚寒。反映在肺、脾、肾三脏之虚。多见于慢性支气管炎的临床缓解期。如果上呼吸道反复感染,病情加剧,则出现实、热、痰、湿的证候,形成邪实正虚的复杂局面。主要见于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期和慢性迁延期。辨证论治是中医的特色和优势,也是中医治疗疾病的主要方法。那么,慢性支气管炎的实证和虚证各自有哪些症状表现?有哪些辨证分型?我们来了解一下这方面的相关知识。

在临床上,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可将慢性支气管炎分为3期:

一、急性发作期

处于这一期的该病患者可表现为原有的咳嗽或气喘症状明显加重,痰量增加,且常伴有发热、恶风寒、咽部不适等症状。

1.风寒犯肺型:

该型慢性支气管炎患者可表现为咳嗽,咳痰,痰白而清稀,或气喘、胸闷,恶寒发热,鼻塞流涕,头痛,身体酸楚,舌苔薄白,脉浮。治疗该型慢性支气管炎应坚持祛风散寒、宣肺化痰的原则。

可选用三拗杏苏汤,其方药组成是:麻黄6克,紫苏10克,荆芥10克,白前10克,桔梗6克,杏仁12克,甘草6克。将上药用水煎煮后去渣取汁,每日服一剂,分3次服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