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内科之急性发热!
急性发热是指感受六淫之邪,温热疫毒之气,导致体温升高,伴有面赤、烦渴、或有恶寒,脉数等为主要症状的一种病证,在运用中医疗法之前,宜先查明发热原因。
西医学中某些慢性疾病合并急性感染性或原因不明的发热,可参考本病辨证论治。
诊断:
1 体温在37.3℃以上,可高达39.5℃~40℃,并持续数小时以上不退者,或体温下降后,又逐渐升高,或伴有恶寒、寒战、口渴喜饮,舌红苔黄,脉数等症。
2 临床表现有与原发疾病相关病症及外感发热常伴有的其他症状,分析两者之间的联系,有利于疾病的诊断。
3 具有不洁饮食史,输血传染史,职业病史等。
4 结合病史及临床表现,进行必要的实验室检查,如血、尿、大便常规,血沉、血、尿和骨髓培养,X线检查以及其他针对病因的特殊检查,常可有异常发现。
5 注意与内伤发热、寒热真假相鉴别。
[辨证论治]
1 卫表证
症状:发热恶寒,鼻塞流涕,头身疼痛,咳嗽,或恶寒甚而无汗,或口干咽喉痛,或身重脘闷,舌苔薄白或薄黄,脉浮。
治法:解表退热。
例方:风寒证选荆防败毒散,风热证选银翘散。
2 肺热证
症状:壮热,咳嗽或喘促,痰黄稠或痰中带血,胸痛,口渴,舌红苔黄,脉滑数。
治法:清热肃肺,止咳平喘。
例方:麻杏石甘汤。
3 胃热证
症状:壮热,口渴引饮,口臭,面赤心烦,舌红苔黄,脉洪大有力。
治法:清胃泻火。
例方:白虎汤。
4 腑实证
症状:壮热,日晡热甚,腹胀、腹痛、痞满,大便秘结或热结旁流,烦躁谵语,舌苔焦燥,或有芒剌,脉沉实有力。
治法:通腑泻热。
例方:大承气汤。
5 胆热证
症状:寒热往来,胸胁苦满,口苦咽干,或恶心呕吐,或目身发黄,舌红苔黄腻、脉弦数。
治法:清热利胆。
例方:大柴胡汤。
6 脾胃湿热证
症状:身热不扬,汗出热不解,胸腹胀满,纳呆呕恶,或目身发黄,舌苔黄而厚腻,脉滑数。
治法:清热、利湿、和胃。
例方:王氏连朴饮。
7 大肠湿热证
症状:发热,腹痛,泄泻或痢下赤白脓血,里急后重,肛门灼热,口干口苦,小便短赤,舌苔黄腻,脉滑数。
治法:清利湿热。
例方:葛根芩连汤。
8 膀胱湿热证
症状:寒热起伏,午后热甚,小便淋沥涩痛、灼热黄赤,或腰痛及少腹引痛,舌苔黄腻,脉滑数。
治法:清利膀胱湿热。
例方:八正散。
[其他疗法]
1 中成药:清开灵口服液,每次服2支,每日3次,适用于各证型发热者;新雪颗粒剂,每次服1.5g,每日2次,适用于各证型壮热者。
2 中药针剂:柴胡注射液,每次2~4ml,肌内注射,每日1~2次;穿琥宁注射液400mg加入5%或10%葡萄糖或生理盐水注射液500ml中,静脉滴注,每日1次。清开灵注射液40~60ml加入10%葡萄糖或生理盐水注射液500ml中,静脉滴注,每日1次。
3 针灸疗法。可选用大椎、曲池、合谷、曲泽、委中、外关、陷谷等穴位。
4 外治疗法。滴鼻退热:复方柴胡滴鼻液,每次每侧鼻腔3~4滴,每1小时滴1次;灌肠退热:清热灌肠汤或大黄枳实汤水煎取汁200ml,高位直肠灌注或保留灌肠30分钟,每2~4小时1次。
5 西药疗法。及时补液,维持水、电解质平衡,感染严重者配合抗生素治疗。
-
呼吸系统疾病注意什么?如何护理更好呼吸系统疾病给人体造成的危害非常大,尤其会严重影响到肺部健康,会出现呼吸障碍问题,会有呼吸困难的情况,呼吸系统疾病应该要
-
老年性哮喘如何治疗?老年人更容易得哮喘,老年人免疫功能低下,应该要提高自身的免疫功能,加强人体的抗病能力,能缓解哮喘的症状,治疗哮喘要规范化
-
中医如何治疗鼻窦炎?中医治疗鼻窦炎效果比较显著,最好选择中医中药治疗,并且要做好相应的护理工作,养成勤喝水的习惯,鼻窦炎的患者要做好保暖工作
-
如何护理哮喘患者?哮喘患者最好选择中医治疗,并且要保持乐观的情绪,有助于疾病的治疗,过分紧张会加重哮喘的症状,并且要增加养分的摄入量,同时
-
支气管哮喘怎么办?支气管哮喘发作时,应该要消除紧张的情绪,缓解紧张压抑的情绪,并且要注意饮食清淡,同时也要了解引起的过敏原,尽量远离过敏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