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夜咳嗽声 惊醒几多梦
咳嗽是常见病症之一,夜间咳嗽尤为令人苦恼,轻则影响睡眠,重则危及生命。夜间咳嗽往往病因较为复杂,不像普通感冒咳嗽那么简单。
阴虚肺燥是罪魁祸首
年近30岁的周女士,两年来经常夜里咳嗽,有黄痰不易吐出,喉咙发干,口渴,舌边有齿痕。近半月来周女士咳嗽加重,影响睡眠,不得不到医院就诊。
生活中,如周女士这样的患者非常多见。周女士本身属阴虚体质,加上气候干燥,导致肺燥阴虚。中医学认为,昼属阳,夜属阴,天人相应。夜里*应当阴气盛,但患者肺燥阴虚,肺气不宣,故而咳嗽。治疗当以滋阴润肺、化痰止咳为主。处方如下:西洋参3克,北沙参10克,麦冬10克,五味子10克,桔梗10克,甜杏仁10克,川贝母10克,枳壳10克,炙枇杷叶12克,炙紫菀12克,霜桑叶10克,百合10克,炙百部6克,炙甘草6克。周女士服药7剂后,病愈。
气候干燥的季节应多食用一些梨、甘蔗、枸杞子、葡萄、银耳、鸭肉、鱼肉和青菜等滋润之品,不宜多吃辛温燥热的辣椒、羊肉等。肺燥阴虚引起的夜间咳嗽较容易治疗,但若出现痰中带血,要引起高度警惕,需及时到医院进行检查,以排除患有肺痨(肺结核)。
痰湿阻肺亦难辞其咎
张先生56岁,有冠心病史。近几天出现夜间阵发性咳嗽,吐白色泡沫痰,伴有胸闷、呼吸困难,坐起来才感觉好一些。这是因为脾运失司,痰浊内生,上贮于肺,肺气壅塞而导致咳嗽。患者体位改变而咳嗽加剧,提示出现左心功能不全(即左心衰)。治疗当燥湿化痰、理气止咳,方用二陈汤合三子养亲汤加减。
痰湿阻肺也是导致夜间咳嗽的常见病因。中医学认为,肺为贮痰之器,脾为生痰之源。夜间肺中有痰因睡眠不能及时吐出,积累到一定程度就会引发咳嗽。这种咳嗽白天也出现,但以夜间为重。西医学认为,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扩张、肺脓肿、慢性左心功能不全引起的肺心病,治疗不及时将有生命危险。治好了原发病,夜间咳嗽自然会消失。此类病人不宜吃梨、香蕉、肥肉等助湿生痰之物。
夜间咳嗽不同于一般感冒咳嗽,要针对病因,辨证论治,标本兼治。对于无规律性的不分白天或夜间发生的突然刺激性剧烈咳嗽,应考虑呼吸系统出现恶性肿瘤的可能,要及时就诊,以免贻误治疗时机。
阴虚肺燥是罪魁祸首
年近30岁的周女士,两年来经常夜里咳嗽,有黄痰不易吐出,喉咙发干,口渴,舌边有齿痕。近半月来周女士咳嗽加重,影响睡眠,不得不到医院就诊。
生活中,如周女士这样的患者非常多见。周女士本身属阴虚体质,加上气候干燥,导致肺燥阴虚。中医学认为,昼属阳,夜属阴,天人相应。夜里*应当阴气盛,但患者肺燥阴虚,肺气不宣,故而咳嗽。治疗当以滋阴润肺、化痰止咳为主。处方如下:西洋参3克,北沙参10克,麦冬10克,五味子10克,桔梗10克,甜杏仁10克,川贝母10克,枳壳10克,炙枇杷叶12克,炙紫菀12克,霜桑叶10克,百合10克,炙百部6克,炙甘草6克。周女士服药7剂后,病愈。
气候干燥的季节应多食用一些梨、甘蔗、枸杞子、葡萄、银耳、鸭肉、鱼肉和青菜等滋润之品,不宜多吃辛温燥热的辣椒、羊肉等。肺燥阴虚引起的夜间咳嗽较容易治疗,但若出现痰中带血,要引起高度警惕,需及时到医院进行检查,以排除患有肺痨(肺结核)。
痰湿阻肺亦难辞其咎
张先生56岁,有冠心病史。近几天出现夜间阵发性咳嗽,吐白色泡沫痰,伴有胸闷、呼吸困难,坐起来才感觉好一些。这是因为脾运失司,痰浊内生,上贮于肺,肺气壅塞而导致咳嗽。患者体位改变而咳嗽加剧,提示出现左心功能不全(即左心衰)。治疗当燥湿化痰、理气止咳,方用二陈汤合三子养亲汤加减。
痰湿阻肺也是导致夜间咳嗽的常见病因。中医学认为,肺为贮痰之器,脾为生痰之源。夜间肺中有痰因睡眠不能及时吐出,积累到一定程度就会引发咳嗽。这种咳嗽白天也出现,但以夜间为重。西医学认为,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扩张、肺脓肿、慢性左心功能不全引起的肺心病,治疗不及时将有生命危险。治好了原发病,夜间咳嗽自然会消失。此类病人不宜吃梨、香蕉、肥肉等助湿生痰之物。
夜间咳嗽不同于一般感冒咳嗽,要针对病因,辨证论治,标本兼治。对于无规律性的不分白天或夜间发生的突然刺激性剧烈咳嗽,应考虑呼吸系统出现恶性肿瘤的可能,要及时就诊,以免贻误治疗时机。
相关文章
-
呼吸系统疾病注意什么?如何护理更好呼吸系统疾病给人体造成的危害非常大,尤其会严重影响到肺部健康,会出现呼吸障碍问题,会有呼吸困难的情况,呼吸系统疾病应该要
-
老年性哮喘如何治疗?老年人更容易得哮喘,老年人免疫功能低下,应该要提高自身的免疫功能,加强人体的抗病能力,能缓解哮喘的症状,治疗哮喘要规范化
-
中医如何治疗鼻窦炎?中医治疗鼻窦炎效果比较显著,最好选择中医中药治疗,并且要做好相应的护理工作,养成勤喝水的习惯,鼻窦炎的患者要做好保暖工作
-
如何护理哮喘患者?哮喘患者最好选择中医治疗,并且要保持乐观的情绪,有助于疾病的治疗,过分紧张会加重哮喘的症状,并且要增加养分的摄入量,同时
-
支气管哮喘怎么办?支气管哮喘发作时,应该要消除紧张的情绪,缓解紧张压抑的情绪,并且要注意饮食清淡,同时也要了解引起的过敏原,尽量远离过敏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