辨治肺系疾病应重视通大便
肺病证是指在外感或内伤等因素影响下,造成肺脏功能失调和病理变化的一类病证。治疗必须先清楚认识其发病机理,然后才能有的放矢地辨证施治,进而得到较好的疗效。
肺为华盖,主一身之气,司呼吸。陈修园 (医学实在易》谈到: “气通于肺脏,凡脏腑经络之气,皆肺气之所宣。”肺的呼吸运动,即是气的升降出入运动。肺主一身之气的作用,主要取决于肺的呼吸功能。反之,气的不足或升降出入运动的异常也会影响肺的呼吸运动,而出现呼吸的异常。肺主宣发和肃降,一方面肺气向上升宣、向外周布散,另一方面肺气向下通降并使呼吸道保持洁净。若肺气为邪气壅闭,宣降不利,常表现为咳嗽,甚则喘息。肺朝百脉,助心主治节;若肺气失调,可引起心血的运行不利,而发为心悸、胸闷、唇甲青紫。
从气机的角度来看,气的升降出入运动,不仅仅是推动和激发了*的各种生理活动,而且只有在脏腑、经络等组织器官的生理活动中,才能得到具体的体现。肺与大肠通过经脉的络属而构成表里关系。大肠传导功能正常,腑气畅通,有助于肺的肃降。若大便不畅,腑气不通,则可影响肺的肃降,产生胸满、喘咳等症。肺为娇脏,清虚而处高位。有的人治疗肺疾一味清宣而不重视畅通腑气。殊不知,大便内结,肺气出入通道受阻,上宣肺气就扰如用吸管从密闭容器中抽吸气体,煞难轻松自如。(素问·五脏别论)也说:“六.腑以降为顺,以通为用”。因此通过泻下大便,使腑气通畅,为肺气开辟出自由升降运动的通道,肺气宣通,因势利导,则气逆诸症皆可除。
病案举例:
患者,赵某某,女, 65岁,因“反复胸闷气短,双下肢水肿近3年,再发伴咳嗽、憋闷1天于2003年3月25日入院。入院时症见:神疲气怯,面色晦黯,胸前区窒闷疼痛,气憋喘促而呈端坐位,不能平卧,动则加剧,咳嗽频作,咯少许白色泡沫痰;全身浮肿,腰以下尤甚,按之如泥;腹胀纳差,口唇干燥不欲饮;小便色清,无泡沫,一日量约1000毫升,大便量少而干结似羊屎状。数日一行。
西医治疗给予抗炎、利尿、扩张血管、降压、降血糖等对症处理。中医治疗则按“喘证”、“水肿”辨证施药,给予止咳平喘、利水消肿之加减射干麻黄汤5 剂,患者症情无明显缓解,仍感胸闷腹胀,气憋喘促,纳差少寐,小便量有所增加,入院后行大便一次,仍干结如羊屎。考虑诸症系由肺失宣降、通调失职、水饮凌心所致,故改用攻逐水饮、利水通便之加味己椒苈黄丸:防己10 克、椒目10克、葶苈子 10克、生大黄10克(后下)、泽泻30克、桑白皮 12克、车前子15克、桔梗10克、益母草15克、茯苓皮20克、桃仁10 克、大枣5枚、生姜3 片,3剂水煎服。4月4 日夜,患者解小便2 次,大便3次。4月5日清晨,患者即感胸闷气憋及咳嗽明显缓解。故仍坚持西医对症治疗,并继投上方5剂,每日解小便1500-1800毫升,大便1—2次,虽量少但质已变软。服药后,患者胸闷气憋基本缓解,虽仍有咳嗽,但发作频率减少,且夜间能半卧位睡眠。患者精神、食欲均有好转,故又在上方基础上加一味生黄芪20克以健脾益气。连服5剂,大便每日或隔日一行,咳嗽渐止,诸症平稳,患者自觉良好,因经费困难要求出院。出院后继服中药,随诊1 月,大便规律,胸闷气憋、咳嗽喘促均未再作。 (吴社群)
-
呼吸系统疾病注意什么?如何护理更好呼吸系统疾病给人体造成的危害非常大,尤其会严重影响到肺部健康,会出现呼吸障碍问题,会有呼吸困难的情况,呼吸系统疾病应该要
-
老年性哮喘如何治疗?老年人更容易得哮喘,老年人免疫功能低下,应该要提高自身的免疫功能,加强人体的抗病能力,能缓解哮喘的症状,治疗哮喘要规范化
-
中医如何治疗鼻窦炎?中医治疗鼻窦炎效果比较显著,最好选择中医中药治疗,并且要做好相应的护理工作,养成勤喝水的习惯,鼻窦炎的患者要做好保暖工作
-
如何护理哮喘患者?哮喘患者最好选择中医治疗,并且要保持乐观的情绪,有助于疾病的治疗,过分紧张会加重哮喘的症状,并且要增加养分的摄入量,同时
-
支气管哮喘怎么办?支气管哮喘发作时,应该要消除紧张的情绪,缓解紧张压抑的情绪,并且要注意饮食清淡,同时也要了解引起的过敏原,尽量远离过敏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