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炎(肺热、胸痛)
肺炎是指肺泡腔和间质组织的肺实质感染,可由多种病原体引起,如细菌、真菌、病毒、寄生虫、或放射线、化学物质、过敏因素。液体、细胞从感染组织漏出,充满肺脏。如果炎症仅限一个肺叶,称为叶性肺炎,如炎症从肺一个支气管扩散到其他的支气管则称为支气管肺炎。如果两肺都有炎症,则称为双肺炎,肺炎通常持续2周左右。近年来由于抗生素的广泛应用,临床上以轻型或不典型的肺炎为常见,而整叶实变的肺炎已不多见。病毒性肺炎通常比较轻。细菌性肺炎比较严重。细菌性肺炎最常见的病菌是肺炎双球菌,有时称肺炎球菌,嗜血杆菌性肺炎常是流感的并发症,肺炎也可以由结核杆菌引起,军团菌肺炎可以通过污染水以多种方式转播,包括浴缸、空调等。吸人性肺炎是细菌由口腔或肠胃进入肺脏而引起。
病因分类: 细菌性肺炎 病毒性肺炎 支原体肺炎 立克次氏体肺炎 真菌性肺炎 其他病原体所致肺炎。
解剖分类: 大叶性(肺泡性)肺炎、小叶性(支气管性)肺炎、间质性肺炎。
[临床表现]
(1)细菌性肺炎 突起寒战、高热、咳嗽、大量脓痰或铁锈色痰、可痰中带血、气短、呼吸急促、随深呼吸而加重的胸痛、乏力。病变广泛者可伴有气急和紫绀。患侧呼吸运动减弱,语颤增强,叩诊浊音,听诊呼吸音减低,并可闻湿罗音或支气管呼吸音。部分病例有唇周和鼻周疱疹。少数病例表现为哎吐、腹泻、腹痛或有神经、精神症状出现。部分病例可发生末梢循环衰竭。
(2)病毒性肺炎 低热、发冷、肌痛、无力、颈部淋巴结肿大、咽痛、咳嗽。吸入性肺炎 食欲减退、体重减轻、发热、咳嗽、咳痰、偶有短暂意识丧失。
(3)儿童肺炎 呼吸困难、呼吸急促(45次/分以上),突发的发热、咳嗽、喘息、皮肤青紫。胸部X线检查呈大片均匀致密阴影;局限于一叶或一段,亦可见不规则炎性浸润影。
参考药方: 金银花15 连翘15 鱼腥草15 瓜蒌皮15 芦根20 牛蒡子12 桔梗10 黄芩10 穿心莲10
[加减]:
⑴热盛者:加生石膏30 青天葵12
⑵咳甚加杏仁10
⑶痰稠加天竺黄12 川贝5
⑷咳血加白茅根15 侧柏叶15
⑸神昏谵语者:加安宫牛黄丸(按说明书用量)
⑹便秘者加大黄8 枳实12
⑺阴虚加麦冬15 生地20 玄参12
⑻气虚加太子参15 党参20
⑼胸痛加三七末3克(冲服) 郁金12
⑽自汗加乌梅12 浮小麦18
⑾口干有痰者加天花粉18
⑿低热明显者加白薇15 青蒿9
⒀元气大衰者加高丽参10克(另炖) 熟附子12 黄芪25 五味子9
病因分类: 细菌性肺炎 病毒性肺炎 支原体肺炎 立克次氏体肺炎 真菌性肺炎 其他病原体所致肺炎。
解剖分类: 大叶性(肺泡性)肺炎、小叶性(支气管性)肺炎、间质性肺炎。
[临床表现]
(1)细菌性肺炎 突起寒战、高热、咳嗽、大量脓痰或铁锈色痰、可痰中带血、气短、呼吸急促、随深呼吸而加重的胸痛、乏力。病变广泛者可伴有气急和紫绀。患侧呼吸运动减弱,语颤增强,叩诊浊音,听诊呼吸音减低,并可闻湿罗音或支气管呼吸音。部分病例有唇周和鼻周疱疹。少数病例表现为哎吐、腹泻、腹痛或有神经、精神症状出现。部分病例可发生末梢循环衰竭。
(2)病毒性肺炎 低热、发冷、肌痛、无力、颈部淋巴结肿大、咽痛、咳嗽。吸入性肺炎 食欲减退、体重减轻、发热、咳嗽、咳痰、偶有短暂意识丧失。
(3)儿童肺炎 呼吸困难、呼吸急促(45次/分以上),突发的发热、咳嗽、喘息、皮肤青紫。胸部X线检查呈大片均匀致密阴影;局限于一叶或一段,亦可见不规则炎性浸润影。
参考药方: 金银花15 连翘15 鱼腥草15 瓜蒌皮15 芦根20 牛蒡子12 桔梗10 黄芩10 穿心莲10
[加减]:
⑴热盛者:加生石膏30 青天葵12
⑵咳甚加杏仁10
⑶痰稠加天竺黄12 川贝5
⑷咳血加白茅根15 侧柏叶15
⑸神昏谵语者:加安宫牛黄丸(按说明书用量)
⑹便秘者加大黄8 枳实12
⑺阴虚加麦冬15 生地20 玄参12
⑻气虚加太子参15 党参20
⑼胸痛加三七末3克(冲服) 郁金12
⑽自汗加乌梅12 浮小麦18
⑾口干有痰者加天花粉18
⑿低热明显者加白薇15 青蒿9
⒀元气大衰者加高丽参10克(另炖) 熟附子12 黄芪25 五味子9
相关文章
-
呼吸系统疾病注意什么?如何护理更好呼吸系统疾病给人体造成的危害非常大,尤其会严重影响到肺部健康,会出现呼吸障碍问题,会有呼吸困难的情况,呼吸系统疾病应该要
-
老年性哮喘如何治疗?老年人更容易得哮喘,老年人免疫功能低下,应该要提高自身的免疫功能,加强人体的抗病能力,能缓解哮喘的症状,治疗哮喘要规范化
-
中医如何治疗鼻窦炎?中医治疗鼻窦炎效果比较显著,最好选择中医中药治疗,并且要做好相应的护理工作,养成勤喝水的习惯,鼻窦炎的患者要做好保暖工作
-
如何护理哮喘患者?哮喘患者最好选择中医治疗,并且要保持乐观的情绪,有助于疾病的治疗,过分紧张会加重哮喘的症状,并且要增加养分的摄入量,同时
-
支气管哮喘怎么办?支气管哮喘发作时,应该要消除紧张的情绪,缓解紧张压抑的情绪,并且要注意饮食清淡,同时也要了解引起的过敏原,尽量远离过敏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