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生病之后尽量别输液

中医:生病之后尽量别输液

2010年冬天公公得了一次脑血栓,在医院治疗后基本痊愈,在家休养了半年彻底好了,准备过了农忙季节出去打工。老家大夫说这病每年头入冬输上一次扩张血管的药,保证没事。记得很清楚,大夫给公公输了五天的液。这种做法对心脑血管病真的有用么?

“秋冬季确实是心脑血管病的高发期,但靠这种预防性输液的办法来预防并没有科学依据。”专家说,目前老年人预防性输液主要是输一些活血化淤、降低血黏度、抗自由基及抗血小板聚集的药物。这些药物的确能起到扩张血管的作用,但它们只有治疗作用,没有预防作用,不能想输就输。更严重的是,有些老年人往往一输就是好几天,可能增加院内感染,以及药物过敏的风险,还可能引起发热、肺水肿、静脉炎或空气栓塞等并发症。

“一般来说,老人输的扩张血管的药物,半衰期(也就是失效期)只有三四个小时,不像很多人想像的那样,输一次液就能保证几个月不发病。”专家说,每种药物的半衰期都不同,短的不到两个小时,长的能达到十一二个小时。像青霉素的半衰期只有两个小时,三硝酸甘油酯只有半小时,所以这类药经常要输上至少一个小时,有的一天还要输三四次。这样一来,增加病人的经费支出不说,无形中也就增加了注射的感染风险。“从这个角度考虑,即使真要输液,也应尽量选择长效制剂,以抗感染的药物为例,最好选择阿奇霉素,而不是红霉素。因为前者一天输一次就可以,后者一天则要输两三次。”

提醒大家,我们要坚持“能口服的不采用肌肉注射,能肌注的就不输液”的用药原则。现在很多人得个拉稀感冒的就去输液,其实有些是没必要的,盲目输液只能增加机体耐药的能力,经常输液之后,吃药都不管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