肩背痛高发 中医推荐温经通脉汤
随着冬季的深入,天气寒冷,寒风刺骨,寒气侵入机体就会影响身体健康,背部是一个容易受寒的部位,很多人在冬季会出现肩背疼痛的症状,这就是医学上常说的肩背痛,那么中医是如何治疗肩背痛的呢?
肩背痛之名,首载于《素问·脏气法时论》:“因风湿或湿热相搏,痰饮流注,脏腑气血亏损而致。”临床上,将肩关节及其周围的肌肉、筋骨和肩后部连及胛背疼痛称之为肩背痛。《症因脉治》有“外感肩背痛”和“内伤肩背痛”之分。肩背冷痛当属于外感肩背痛。本病常因睡眠时肩背外露,或汗出脱衣,或体弱气血亏虚,或贪凉久处空调房间,被风寒湿邪侵袭,关节经脉郁阻,气血运行不畅,或闪挫损伤,气血运行受阻而致。临床多从寒、湿、痰、瘀论治。刘启廷认为,督脉贯脊运行于背部正中,达太阳经后分左右循行于脊旁,督脉统摄全身之阳气,太阳经主人一身之表,若肩背痛为外邪所客者当属于太阳经病,由内而致者则以督脉为主。故治疗宜温通经脉,活血行气,散寒止痛,拟方温经通脉汤。
方药组成 :当归30克,川芎15克,炒白芍30克,桂枝30克,葛根15克,羌活15克,片姜黄30克,全蝎10克,细辛5克,甘草10克。
服用方法 :上药浸泡2小时,武火煮开,文火再煮30分钟,取汁;加水再煎25~30分钟,取二汁,混匀,分2次早晚温服;药渣趁热外敷患处,每日1次。
功用 :温经通脉,活血止痛。
组方依据:肩背冷痛通常为发生在风寒痹痛病中的一个症状,也有些病人单独出现肩背痛。肩背痛虽然病算不大,但活动受限,有的酸、木、冷、痛让人难以忍受,以致心烦意乱,影响日常工作和生活。本病主要受寒冷侵袭所致,背部常与寒凉之物接触,久则寒凉凝于脉络,阻滞气血运行,从而发为疼痛。故治疗当以活血补血、温经通脉、散寒止痛为主。
方中当归甘补辛散,苦泄温通,辛香走窜,既能补血,又可活血,兼具行气止痛之效,为血中之气药;川芎辛温香窜,走而不守,具活血行气、散风止痛之效;炒白芍具补血敛阴、柔肝止痛之效,为治疗诸般疼痛之要药;三药合用,动中有静,静中寓补,补中有散,补而不滞,临床联合应用效果尤佳。桂枝解肌和营、温经通阳,可用治风寒表证引起的肩背肢节酸疼、肩周炎、风湿痹痛等;葛根辛散解肌、升阳发表,善于缓解项背肌肉痉挛,为表证兼项背强急之要药;二药合用,散寒解表、缓解项背强痛尤佳。羌活解表散寒,祛风胜湿,具有较强的发散风寒和止痛效果,用于风寒湿邪侵袭所致的肢节疼痛、肩背酸痛,尤以上半身疼痛更为适用;片姜黄辛温味苦,具有活血行气、通经止痛之效,尤善治风湿肩臂疼痛,且可助桂枝通达阳气、温经散寒、活血通脉;全蝎具熄风镇痉、攻毒散结、通络止痛之功,对风寒湿痹久治不愈、筋脉挛缩,甚则关节变形之顽痹疗效颇佳,细辛祛风散寒、温经止痛,可用治寒邪入络之肌肉关节痛;甘草补中缓急,调和药性。诸药合用,共奏补血活血、温经通脉、行气散寒、消痹止痛之功。
加减:体虚易感、动则汗出属气虚者,加黄芪、人参以补中益气,固卫护表;头昏头沉、眩晕耳鸣属肝风上扰者,加天麻、地龙、夏枯草以熄风降火;伴见腰痛者,加杜仲、续断以补益肝肾、强筋壮腰;伴见颈部转侧不利者,倍葛根。
如今肩背痛的患者有很多,与天气有关也与日常的生活习惯有关,希望大家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避免疾病发生。
-
介绍几种可以替代名贵中药药效的常见药材我们都知道名贵的中药具有很好的滋补功效,适当的食用可以起到强身健体,防治疾病的功效,但是名贵的中药的价格确实也很贵,一些
-
枸杞泡水喝有哪些好处?美容养颜排毒泡水喝对人体有诸多好处,具有美容养颜的作用,能够让皮肤变得白里透红,能够加快人体自由基的排泄,能够让皮肤变得更有弹性,能
-
脾虚要如何调理 推荐几种调理脾虚的方法脾虚的人群要根据身体状况选择适合的调理方法,脾虚人群通过药膳可以有效改善身体虚弱的情况,脾虚的人群容易出现手脚冰凉体质虚
-
去火气的中药有哪些 这些食材很重要身体上火是很常见的现象,但如果搁到中医理论上对上火的解释和分类是分好多种的,如:肺火、胃火、心火、肝火等等,而且每种上火
-
如何进行预防过敏反应呢春暖花开的时节里,此时对有些人来说是感到非常幸福的,因为在此时可以观赏到很多的花草树木,但对于有些人在接触了花粉刺激后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