霜降时节多吃花生甘蓝可暖胃散寒
10月23日霜降是秋季的最后一个节气。古籍《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说:“气肃而霜降,阴始凝也。”可见“霜降”表示天气逐渐变冷,开始降霜。
此时,人的阳气与草木一样开始由收转向了藏。这段时间,血热、血黏、血稠的人要防止“脑梗”的发生。应对措施是少吃辣味和温补之物,尽量不饮酒,血热的人适合经常吃些海带以凉血。只要饮食起居得当,可有效地避免“脑梗”一类问题的发生。
霜降进补,调养脾胃是关键
霜降作为秋季进入冬季的一个过渡节气,是我国秋季中最寒凉的一个节气。从中医养生的角度来讲,这时应适当进补,为迎接寒冬做准备。谚语有“补冬不如补霜 降”的说法,认为“秋补”比“冬补”更重要。这是为什么呢?秋补是“打底补”,相当于打地基,只有地基牢固了,冬补才会有意义。
在这个 季节应选择什么样的进补方式呢?我国民间有煲羊肉、煲羊头的习俗。俗话说“吃脑补脑”,据说吃煲羊头能辅疗“头风”等疾病。厦门民俗则是在霜降节气时吃红 柿,据说有补筋骨、清热润肺、祛痰镇咳的功效。这些进补方式都有一定道理,但在中医看来,霜降进补最主要的还是健胃补脾。
因为秋季进补是为冬季进补打基础的,而脾胃是后天之本,是气血的生化之源,就是说,冬季进补能不能达到高效,关键在于脾胃是“受补”还是“不受补”,不先把脾胃养好,进补后承受不了,就会发生腹胀、不能消化甚至腹泻等现象。
在饮食上,可常食用有益于健脾的山药薏米粥及红枣、牛肉、四季豆。在此,再推荐一种补而不峻、防燥不腻的平补之品——芡实。芡实可健脾补肾、止泻,符合深秋补脾胃而冬季补肾的中医养生理论,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所以,深秋吃芡实是非常有利于身体健康的。
芡实的吃法很简单,如虾仁炒芡实、冰糖桂花煮芡实、芡实粥。《本草纲目》称:“糯米合芡实作粥食,益精强志,聪耳明目,通五脏,好颜色。”不过,吃芡实 时要用慢火炖煮至烂熟,细嚼慢咽,方能起到充养身体的作用。一次不能食用太多,以50克为宜。由于芡实有较强的收涩作用,便秘、尿赤者及妇女产后皆不宜 食。
此时还可多吃点性温热而又不偏燥的食物,如核桃仁、黑豆等,或是服用一些滋补粥汤,如三七、胡椒炖鸡或黄芪、当归、生地、三七、葱白、生姜炖鸡等。
霜降多胃病,暖胃散寒可食疗
在霜降时段,是脾脏功能处于旺盛的时期,由于脾胃功能过于旺盛,易致胃病发生,是慢性胃炎和胃、十二指肠溃疡病复发的高峰期。因为寒冷的刺激,*胃肠蠕动的正常规律被扰乱,破坏了胃肠的防御屏障,对溃疡的修复不利,还可导致新溃疡的出现。
对付霜降时节高发的胃痛,温胃散寒是最有效的办法。如果这时有意识地选择一些暖胃食物,如南瓜、胡萝卜、甘蓝、红薯、花生等,便可以达到养胃暖胃的目 的。特别是温胃散寒的花生,在治疗胃病方面历代医书多有记载。《本草纲目》说:“花生悦脾和胃润肺化痰、滋养补气、清咽止痒。”《药性考》说:“食用花生 养胃醒脾,滑肠润燥。”所以说在霜降时节食用花生是明智的选择。每天可适量吃生花生(不超过50克),对养胃有一定好处。
吃生花生要连着红衣一起吃。女性经期、孕期、产后和哺乳期更应该常吃,对于养血、补血很有好处。花生红衣还有生发、乌发的效果,常吃能使头发更加乌黑亮丽。
但是也不是所有的人吃生花生都有好处,比如有些跌打瘀肿的病人,就不宜吃。花生红衣能止血、促进凝血,跌打损伤、血脉瘀滞者吃得过多,会导致血瘀难散。另外,因为花生中含有的油脂多,需要多耗胆汁去帮助消化,所以那些做过胆囊切除手术或胆病患者,也不宜多吃花生。
-
介绍几种可以替代名贵中药药效的常见药材我们都知道名贵的中药具有很好的滋补功效,适当的食用可以起到强身健体,防治疾病的功效,但是名贵的中药的价格确实也很贵,一些
-
枸杞泡水喝有哪些好处?美容养颜排毒泡水喝对人体有诸多好处,具有美容养颜的作用,能够让皮肤变得白里透红,能够加快人体自由基的排泄,能够让皮肤变得更有弹性,能
-
脾虚要如何调理 推荐几种调理脾虚的方法脾虚的人群要根据身体状况选择适合的调理方法,脾虚人群通过药膳可以有效改善身体虚弱的情况,脾虚的人群容易出现手脚冰凉体质虚
-
去火气的中药有哪些 这些食材很重要身体上火是很常见的现象,但如果搁到中医理论上对上火的解释和分类是分好多种的,如:肺火、胃火、心火、肝火等等,而且每种上火
-
如何进行预防过敏反应呢春暖花开的时节里,此时对有些人来说是感到非常幸福的,因为在此时可以观赏到很多的花草树木,但对于有些人在接触了花粉刺激后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