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燥易致胃阴不足吃百合山药粥可预防
金秋时节,气候转凉,昼夜温差变化大,正是脾胃病高发季节。故患有慢性胃炎、十二指肠溃疡、慢性消化系统疾病的人更需注意养生。秋季治疗脾胃病,当以“和”为贵,顺应脾胃的特性,依据病人的不同体质,选用合适的治疗方法与药物,从而恢复*“阴平阳秘”的正常生理状态。
暑湿余气致胆胃郁热
近来,30岁的陈女士常加班至深夜,偏偏遇上超级“火炉天气”,让她倍加烦躁。上周,她出现胃脘不适,灼热吞酸,口苦呕恶,晨起加重,嗳气便干,睡眠欠佳等症状,经检查诊断为胆汁反流性胃炎。中医诊视见其舌质红、苔白腻,脉弦数。
用药指导:本病例辨证为胆胃郁热,虽在秋季发病,实为暑之余气。胆为中精之府,具有藏、泄的双重作用,参与食物消化。胃腑其性主通降,以降为和,胃气的通降有赖于胆气的通降,邪入胆经,胆经属木,木善上乘胃,吐则逆而胆汁上溢,所以呕苦。
治以清热利胆、和胃降逆为首选,方选蒿芩清胆汤加减,药用青蒿、黄芩、半夏、竹茹、川朴、大腹皮、枳壳、郁金、碧玉散、生谷芽、蒲公英、生白术、浙贝、合欢皮、夜交藤。
温馨提醒:秋季脾胃病特点之一是部分患者尚带有暑湿余气而为病,此类患者还可选用中成药龙胆泻肝丸、左金丸、连朴丸、柴胡疏肝丸等治疗。
脾胃不和当益气温中
入秋以来,刘先生常因晚上睡觉时忘记盖被子而发凉惊醒,前几天又淋了雨,本来食量就不大的他出现了脘腹痞闷,不思饮食,腹部喜暖喜按,面色萎黄,语音低微,四肢发凉,神疲乏力,大便溏薄症状。诊视见刘先生舌质淡,舌边有齿印,苔薄白,脉虚缓沉弱。
用药指导:刘先生属脾胃不和。患者平素脾胃虚弱,食量不大,受凉后出现脾胃虚寒征象,寒者得温易散,虚者得按则舒,故喜暖喜按;脾主四肢,主运化,阳虚则四肢不温,神疲乏力,大便溏薄。
治则益气温中,健脾和胃。方选黄芪建中汤合参苓白术散加减。药用黄芪、桂枝、白芍、炙甘草、干姜、木香、大枣、党参、白术、白扁豆、茯苓、山药、白蔻仁、砂仁、大腹皮、川朴花、薏苡仁。
温馨提醒:秋季脾胃病的又一个特点是因凉所致,此类患者可选用的中成药物较多,如香砂平胃丸、人参健脾丸、理中丸等。
-
介绍几种可以替代名贵中药药效的常见药材我们都知道名贵的中药具有很好的滋补功效,适当的食用可以起到强身健体,防治疾病的功效,但是名贵的中药的价格确实也很贵,一些
-
枸杞泡水喝有哪些好处?美容养颜排毒泡水喝对人体有诸多好处,具有美容养颜的作用,能够让皮肤变得白里透红,能够加快人体自由基的排泄,能够让皮肤变得更有弹性,能
-
脾虚要如何调理 推荐几种调理脾虚的方法脾虚的人群要根据身体状况选择适合的调理方法,脾虚人群通过药膳可以有效改善身体虚弱的情况,脾虚的人群容易出现手脚冰凉体质虚
-
去火气的中药有哪些 这些食材很重要身体上火是很常见的现象,但如果搁到中医理论上对上火的解释和分类是分好多种的,如:肺火、胃火、心火、肝火等等,而且每种上火
-
如何进行预防过敏反应呢春暖花开的时节里,此时对有些人来说是感到非常幸福的,因为在此时可以观赏到很多的花草树木,但对于有些人在接触了花粉刺激后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