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秋喝汤润燥 八款药膳方综合调理
■新*记者 梁瑜 通讯员 方宁 张秋霞 胡颖仪 庄健业
夏季虽过,但已经能隐约感觉到秋天的燥热。中医专家称,现在处于长夏,既要应付秋燥,又要对付湿邪,喝汤和喝粥是很好的办法。除此之外,多出户外运动,少泡空调房也是很必要的。
又要防秋燥又要祛湿
广州市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保健科主任陈瑞芳主任医师对记者表示,眼看就要进入中秋,现在也可被认为有秋燥了,此时养生要防燥邪。广州市红十字会医院中医科吴艳华主任认为,秋燥可算是一种季节性的病,天气凉爽了,但随之空气中的水分散发速度也变快,气候变得干燥起来。陈瑞芳指出,燥邪可引起肺燥,导致咽干、口燥、鼻出血、干咳、大便干结,连带着人的情绪也会变得烦躁不安。除了养肺润燥,还应调理脾胃。她表示,现在属于长夏,因为还未进入秋分(今年秋分为阳历9月23日)。长夏主湿,湿邪容易损伤脾胃。另外,这段时间天气炎热,很多人爱吃冷饮消暑,导致脾胃受损。而且,岭南地区湿邪偏重,雨水又多,秋老虎也导致天气燥热,人处于天地之间,湿邪包围人,人就更易被湿邪入侵。被湿邪侵袭则多表现为腹胀、四肢困重、不想吃饭、疲劳,与秋乏很像。
单纯喝水无法防秋燥
既然身体干燥缺水,就得想办法给身体解渴“喝”水。但是单纯喝水解得了口渴却解不了体渴。吴艳华表示,秋季解体渴,关键在润燥。而按照中医的五行与五脏的对应理论,秋季干燥,五行属金,*所对应为肺,因此秋天润燥关键就是要养肺,养肺润燥,同时再辅以其他方面的保健措施。
吴艳华称,多喝水,水是生命之源,也是*内的润滑剂。秋季*每日水的摄入量应比其他季节多500毫升以上,每日水的摄入量要达到2000毫升,才能保持肺脏与呼吸道的正常湿润度,维持水电解质代谢平衡。但是要注意少量多次才能有效吸收。
另外,陈瑞芳表示,喝汤是最好的润燥方法,而健脾则应喝粥。入秋后是养阴的好时节,淮山是最好的健脾养阴材料,喝粥则可以养脾胃,缓解秋燥。她建议早上喝粥,为防秋燥打好基础。
【汤方】
祛湿——
●赤小豆排骨汤【材料】赤小豆150克,排骨500克(3人份)
【制法】将排骨飞水,同赤小豆同煮2小时。
【功效】健脾、祛湿、利水。润燥、祛湿——
●生地土茯苓煲龟【材料】生地30-50克,土茯苓100克(3人份)
【制法】土茯苓先煮出水,再和生地、龟同煲1小时。
【功效】生地能清热、凉血、润燥,土茯苓清热利湿,龟滋阴降火,既防秋燥又祛除。
润燥、润肺——
●红萝卜马蹄竹蔗汤【材料】红萝卜250克,马蹄200克,竹蔗500克(3人份)【制法】将材料煲在一起1小时左右。【功效】红萝卜所含维生素和粗纤维,能改善口干舌燥、大便秘结;马蹄能清热润肺;汤的水分含量高,生津止渴;含糖,能量高,解秋乏。
润肺、清热——
●霸王花猪骨汤【材料】霸王花50克,猪骨400~500克(3人份)
【制法】将材料煲在一起1~2小时。
【功效】润肺、清热。润燥、益肺——
-
介绍几种可以替代名贵中药药效的常见药材我们都知道名贵的中药具有很好的滋补功效,适当的食用可以起到强身健体,防治疾病的功效,但是名贵的中药的价格确实也很贵,一些
-
枸杞泡水喝有哪些好处?美容养颜排毒泡水喝对人体有诸多好处,具有美容养颜的作用,能够让皮肤变得白里透红,能够加快人体自由基的排泄,能够让皮肤变得更有弹性,能
-
脾虚要如何调理 推荐几种调理脾虚的方法脾虚的人群要根据身体状况选择适合的调理方法,脾虚人群通过药膳可以有效改善身体虚弱的情况,脾虚的人群容易出现手脚冰凉体质虚
-
去火气的中药有哪些 这些食材很重要身体上火是很常见的现象,但如果搁到中医理论上对上火的解释和分类是分好多种的,如:肺火、胃火、心火、肝火等等,而且每种上火
-
如何进行预防过敏反应呢春暖花开的时节里,此时对有些人来说是感到非常幸福的,因为在此时可以观赏到很多的花草树木,但对于有些人在接触了花粉刺激后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