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医频道 > 药方推荐

补中益气汤儿科运用举隅推荐

补中益气汤儿科运用举隅推荐

补中益气汤为金元四大家之一李杲所创, 是李氏“脾胃内伤”思想的代表方剂, 于临床治疗中气不足、中气下陷及气虚发热证。笔者常以此方化裁治疗儿科疾病获良好疗效, 现举例介绍如下:

1 慢性鼻炎 张某, 女, 8 岁。因鼻塞、流涕1年余, 加重1 个月就诊。患儿1 年前感寒后出现鼻塞、流清涕, 未予及时治疗致使上症时轻时重, 迁延不愈, 鼻涕或清稀如水, 或粘稠色白, 曾服用清热解毒口服液、千柏鼻炎片及头孢氨苄等治疗, 病情反复发作, 遇寒加重, 得暖减轻。1 月前受凉上症加重。患儿平素纳差便软, 少言懒动。

诊见: 面色白光白, 鼻塞流清涕, 鼻腔粘膜肿胀色淡, 舌质淡、苔白, 脉细弱。辨证属肺脾气虚, 鼻窍失养, 外邪滞留为病。治以温补肺脾, 通窍散寒。

处方: 黄芪15g,党参、白术各l0g, 当归、陈皮、防风、荆芥各6g, 升麻、柴胡、辛荑、白芷各5g, 细辛2g, 炙甘草3g, 水煎服, 每日l 剂。服药3 剂后上症减轻, 效不更方,继服6 剂而愈。

按: 慢性鼻炎中医称之为“鼻窒”, 因肺开窍于鼻, 故鼻窍功能与肺气的盛衰密切相关, 本例患儿鼻塞、流涕1 年余, 病久致肺脾气虚, 风寒邪气滞留鼻窍, 故予以补中益气汤加细辛、荆芥、防风、白芷、辛荑, 共奏益气解表, 扶正祛邪之功而获效。

2 遗尿症 杨某, 女, 7 岁。1998 年11 月16日初诊。患儿自幼睡中小便自遗, 少则每晚1~ 2次, 多则4~ 5 次, 睡眠较深, 难以唤醒。平素不思饮食, 便溏, 易患感冒。10 余天前患重感冒后遗尿频发, 每晚4~ 5 次。

证见: 神疲倦怠, 面色少华, 舌质淡、苔白, 脉细弱。此乃肺脾气虚, 上虚不能制下, 遂致遗尿不断。治当补肺健脾, 固涩止遗。

药予: 黄芪、山药各15g, 党参12g, 白术、益智仁各9g, 当归、乌药、麻黄各6g, 升麻、柴胡、陈皮各5g,

桑螵蛸、鸡内金各10g, 炙甘草4g, 水煎服, 每天1剂。服药5 剂后遗尿减为每晚2 次, 但夜间醒后神志朦胧, 于上方加石菖蒲、远志各6g, 继服6 剂遗尿消失, 夜间可自醒排尿, 续用上方6 剂, 隔日服用1 剂以巩固疗效, 随访半年无复发。

按: 小儿遗尿多与肺脾肾功能失调有关, 尤以肾气不足为多见。本患儿遗尿伴有倦怠乏力, 纳呆便溏, 经常感冒, 证属肺脾气虚, 故予补中益气汤合缩泉丸, 并加用桑螵蛸补肾助阳、缩尿止遗, 鸡内金止遗尿、消食积, 菖蒲、远志醒脑开窍, 麻黄温肺升清, 肺气得宣, 膀胱得固, 遗尿自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