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医频道 > 药方推荐

小编教你内服中药要留意啥

小编教你内服中药要留意啥

中药内吃法是治疗疾病的常用路子,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往往只重视药物用途,而忽略了服用中药时应留意的题目,甚至变成悲剧。

解表药(发汗药) 凡经过过程发汗解表使*出汗,以发散表邪、解除表证的药物为解表药,如麻黄、桂枝、生姜、薄荷、桑叶等。

服此类药物后,须立即卧床安眠,同时应得当进步室温或添加衣服,用热水袋保温助出汗。夏季应留意空气畅通,以防室内闷热,应避开穿堂风;冬季服热粥或葱白、姜汤或红糖水等以助药力。凡出汗,只宜遍体微汗(若以发汗消肿,可适中多汗),由于 “汗为心之液”,发汗过度最易耗伤正气和阴液,更应把握分寸。解表药对大哥体弱患者应慎用,严防汗多出现虚脱、厥逆等。若出汗不止,可用湿粉(煅龙牡、生黄芪各9克,粳米30克,共研细末,布包)扑之。汗后用干毛巾擦干,改换衬衣,但应严防受凉。

服药后应具体察看有无汗出,出汗几个,汗液颜色以及面色、肢温、脉象的改观。

催吐药 凡能引起或促使呕吐为首要用途的药物称催吐药或吐药,如瓜蒂、藜芦、常山、夹竹桃、石盐等。

服药前用宽条或长毛巾收缩脘腹,用药后10~20秒不吐时,可用干净羽毛或手指轻轻触及咽喉部或多饮温水以助药力。吐后松解束带。若昏眩或呕吐不止,应及时解救。

本类药之药性峻烈且毒性,副用途较大,应严格把握剂量。

呕吐以祛除病邪和积滞为度,切勿过量,以免过度耗津伤气,心脏病、失血患者或有吐、咯血病史及老年、幼儿、孕妇等气贫血弱者皆不宜服用,若非用不成,必须在医院进行。

催吐药物伤胃气,吐后不宜食油腻、煎炸及质硬不消化之物,只宜饮米粥或红枣汤等半流质,以养胃气。

泻下药 凡能引起腹泻和滑利大肠、促大便排出的药统称泻下药。按照泻下药的用途分为:攻下药如大黄、芒硝、蕃泻叶等;峻下逐水药如甘遂、大戟、芫花、巴豆等;润下药如火麻仁、郁李仁等。

服泻下药后,可能呈现乖戾腹痛、腹泻或恶心呕吐等反映。如患者精力危急,甚至恐惧不肯接管时,要做好诠释工作。服药后患者应卧床安眠。

若服药后腹痛乖戾、泻泄不止或腹泻未几但繁呕吐、大汗淋漓、心慌气短、面青唇白,应及时找大夫处置。

驱虫药 凡能驱除和杀灭*寄生虫的药物统称驱虫药,如使君子、鸦胆量、乌梅、苦楝皮、雷丸、芫荑等。

本类药物空肚服用,同时忌食生冷油腻之物,如桃、李、香瓜、猪、牛肉等。本类药物毁伤胃脾,故服后应留意调度脾胃,可服人参健脾丸。饮食宜淡而又富有营养,进餐后应少量多次,饮食要温热。尤其是小儿,不成吃凉饭,以免再次废弛胃脾。

本类药物具有—定毒性,而剂量不足时,达不到驱虫方针。是以,给小儿用药时应按照其身体重量、年龄开药。对高热、腹痛、纳差等患者姑且不服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