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医频道 > 药方推荐

寒温并用法在临床中的应用

寒温并用法在临床中的应用

寒温并用在外感病的应用

外感病囊括外感伤寒、外感温病。伤寒侧重于风寒之邪为病,多新感即发;温病则侧重温热邪气为患,分为伏邪和新感。固然临证中同时传染寒热病邪的环境未几,然而随着病情的进展,寒证也可呈现热象,热证亦可呈现寒象,或者温邪先伏于内、新寒复感于外亦不少见。故对于此类寒热错杂的环境,宜寒温辨证,温散清冷并投。刘英锋运用寒温合辨的经验组方柴胡杏仁汤,取《伤寒论》小柴胡汤与《温病条辨》杏仁汤合方而成(柴胡、黄芩、法半夏、甘草、杏仁、桑叶、连翘、白蔻仁、滑石、茯苓、梨皮),用于治疗高热不退的疑难病证,每能收到杰出成果。

王蕙兰等报道自拟寒温并用方治疗感冒192例临床察看示意:辛凉、辛温并用加用清热解毒的固定处方成果较着优于对照组Vc强力银翘片,方中荆芥、羌活、白芷均为辛温发散、祛风解表药,配辛凉的薄荷及寒凉的蝉衣发散风热,寒温并用以更好地发散外邪,银花、板蓝根清热解毒,既针对病原而治病,又可防化热于未然,桔梗宣肺利咽,配甘草对咽喉肿痛有杰出疗效。

寒温并用法在其他疾病中的应用

梁颖瑜以为岭南地区多湿热为病,湿热之邪具有阴阳的差异属性,同时存在于体内,也能够理解为寒热错杂而致的病证,而湿与热两种病邪“以阳为旺则从阳,以阴为旺则从阴”,其病理性质能够随疾病正邪两边的演变而呈现“从阴”、“从阳”的改观,此时,只用寒凉,每易耗伤阳气,促其化阴,纯投温热,又会助热伤阴。当此错综复杂的改观之际,应因势利导,祛邪外出,宜寒温并用,清热祛湿,兼顾脾胃,并按照具体环境而调节寒温用药,以期祛邪而不留邪,祛邪而不伤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