震区心理援助手册之成人篇

震区心理援助手册之成人篇

  1、受灾者落下终身残疾,产生轻生的想法,该如何处理?

  灾难性事件的幸存者,身体很多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伤害,有些甚至会导致终身残疾。特别是度过了充斥着幸免于难的乐观主义的“蜜月期”,人们将会更多得看到生活中实际的困难,重建家园恢复正常生活比其他健全的幸存者将面临更多的挑战,甚至由于残疾自己的后半生的生活轨迹将会完全转变。这个时候很容易产生强烈的不稳定情绪,甚至有“还不如当时死了算了”“留下自己废人一个,同样没法活”的轻生的想法。

  这些由于灾难致残的幸存者,除了承担失去家园的物质损失,失去亲人朋友的精神打击,比其他幸存者体会到更多的苦难。他们的无助感、不安全感更强,会表现出更多的自卑感和过于敏感。对这些幸存者,我们要付出更多的援助和关注:

  *陪伴与倾听仍然是最好的支持。让他们感受到自己不是一个人面对所有的困难,而是可以得到很多的来自于家人和朋友的关爱。

  *鼓励他们诉说自己内心的感受,自己的担忧、恐慌。避免说“别想了”“你别难过”等阻止他正面自己感受状态宣泄自己的情绪的话语。也尽量避免“你一定会好起来的”“一切都会过去的”等空洞无物的话。

  *理解他们可能出现的暴怒情绪和暴力行为,根据情况选择是否给与一定的私人空间。

  *多与他谈论灾难中好的事情,比如家人团聚,治疗效果较好,恢复较快等等,用现实中收到的帮助帮助其建立生活的信心和勇气。

  *带他多与同样受伤致残但是坚强生活的人交流沟通,共同的经历会有比较共性的体验。

  *帮助他树立新的生活的希望,建立新的期待。

  *帮助他看到自己仍然可以独自完成的工作,鼓励他发掘没有发现的特长。

  2、老年人在地震之后会有哪些特殊的心理反应?该如何帮助他们?

  老年人灾难后反应的不尽相同。在一些灾难中,他们表现得并不比年轻人脆弱。而另外一些时候则表现得更容易受到伤害。尽管先前的调查研究有些矛盾,但是老年人从灾难中恢复的时候更容易产生不利的情绪反应。他们可能独自生活,缺少帮助和其他资源。老年人沮丧和其他类型的悲伤情绪很容易被忽略,有部分原因是因为他们可能呈现的症状类型与年轻人不是完全相同。举例来讲,方向知觉的丧失、记忆遗忘和注意力难集中都可能是老年人情绪低落的一种表现。老年人也同样更容易被牺牲,当家庭和社区面临较大的压力时候,老年人的特定需求往往不会被优先考虑。有些老年人在灾难中失去了全部的生活,包括他们的孩子,家园等等,但是他们已经垂暮,已经没有足够长的时间来复原心情。这些老年人或许更类似于身体残疾的人们。

  对于灾后老年人情绪低落,并且容易波动的特征,可以利用以下几个手段对他们进行帮助:

  *帮助老人协调多方可以利用的资源,在灾难过后,亲友的陪伴能给老年人的心理带来温暖,让老人感觉到老有所养,以减轻他对未来生活压力的担忧。对于那些因为灾难失去亲人的老年人来说,政府与相关机构应该给他们提供相应的物质生活保障,以增进其安全感。

  *丰富生活内容,寻找精神上的寄托。克服不良情绪,有意识地充实生活内容,并结识一些老年和中青年朋友,生活在群体的友爱之中;心理学家认为老人们“足不出户,闭门思变”是造成情绪波动的主要因素,所以,第一步要做的,就是组织老人们参加群体活动。*笑一笑,十年少。笑具有三种基本作用:获得快乐、克服焦虑和加强群体关系。可以让让老年人定时看一本幽默小说、连环漫画,或看一出喜剧电影。

  *鼓励老有所为,坚持力所能及的体力活动,既可以延缓大脑的衰老,又可延缓机体的衰退,同时还可以增加老年人的自我效能感,从而减少负面情绪的滋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