容易患上静脉血栓的人群 平时要做好预防
春季是心脑血管疾病的高发期,尤其是老年朋友们,在这个时期应该更加爱护自己的身体,避免疾病找上身。静脉血栓是威胁老年人生命安全的一种常见的疾病,一旦出现就会非常严重。在日常生活中应该做好预防。本文中寻医问药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哪些人群最容易患上静脉血栓,应该如何进行预防。下面赶紧了解下吧。
哪些老年人容易患静脉血栓?
1、高龄老年人
老年人由于心肺功能衰减、血液流速减慢,血液凝固度增高,往往呈高纤、高黏状态。血流缓慢和高凝状态又互相影响,下肢静脉回流障碍,加之小腿肌肉的泵作用减弱使血液淤滞,往往易形成静脉血栓。
2、长期卧床者
长期卧床者往往出现血流滞缓,在正常情况下,血液流动需要一定的流向和流速,才不易形成血栓。如果血液流速缓慢,就会增加血液中有形成分与血管壁接触的机会,尤其是血小板与血管内膜接触的机会增多,就有可能沉积黏附在血管内膜上,构成血栓形成的核心。另外,血液缓慢还可以激活凝血酶和其他凝血因子,在局部达到凝血所必需色浓度而形成血栓。
3、恶性肿瘤
各种恶性肿瘤,在崩解产物中均含有促凝血因子,使血液呈高凝状态,血液的黏滞可使血液流速减慢。血流减慢又可导致血小板聚集,血细胞及纤维蛋白沉积,各种凝血因子增高,又加重血液的凝固度,导致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4、肾病综合症
肾病综合症患者存在高凝血症,因为低蛋白血症时,花生四烯酸和血浆蛋白结合减少,从而促使血小板聚集和血栓TXA增加,血液中凝血因子发生改变,促凝集和促凝血因子增高,抗凝集和抗凝血因子下降及纤维蛋白溶解机制受到损害,可以引起肾、肺和周围静脉血栓形成。
5、动手术者
术中、术后均可引起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创伤、手术使机体处于应激状态,严重的失血造成血液浓缩,血细胞相对增多,这些因素增加了血液凝固作用,可诱发静脉血栓形成。术后由于长时间卧床,血流缓慢,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发病率亦很高。
-
对中老年人的8条饮食建议中老年人消化功能减弱,易引起消化不良,反复发作就会对健康产生影响,根据中老年人的生理特性及营养需求,归纳出以下9项适用中
-
老年人保健常识上了年纪之后,身体的各项机能都开始衰老,这时做好保健尤为重要。 合理膳食是基础在现实生活中,关乎老年人健康长
-
老年人跳舞健身需方法适当,否则将适得其反目前国内疫情得到有效控制,外出活动的人也越来越多了,广场上,公园里的老人们又开始跳舞锻炼,跳舞是一种很好的健身方法,不像
-
老人延年益寿需做养精、健脑、养神的活动根据中医保健专家的建议,老年人多参加运动是延年益寿的最好方法之一。运动也分很多种,而老年人由于身体的原因不太适合比较剧烈
-
老人如何养生 可以试着这么做在我们的身边有很多的老年人并不知道应该如何正确的养生才是最好的老年人,养生的话给我们的身体带来非常好的效果,给我们的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