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保健之法:太极拳的练形与调气
在武术界,曾经有人提出“套路无用论”,认为它是花架子,中看不中用,认为只有散手,才能代表武术的实用性。其实不然,套路是武术传承的载体,它蕴含着丰富的中国传统文化理念(道家的养生思想、中医防治疾病的养生理论等)。在太极拳的套路动作中,大多数的拳式,都是“左式”与“右式”并重演练的,这一套路的编排形式,非常符合中医*阴阳平衡的理论(*左为阴,右为阳)。因此经常参加太极拳运动,能够调节维持*的阴阳平衡,从而使习拳者保持健康的体魄。套路是武术传承的载体,它的拳式动作是数代拳家技击思想和智慧的结晶,套路中的拳式动作技法,在历史的传承中,其操作要领得到拳家人的不断实践、不断完善。所以说,它是数代拳家心血所化生的宝贵财富。例如:早期的太极拳,既没有现在这么多派别,又没有大、中、小架之分,太极拳经过数百年的历史发展变革,才逐渐形成了融技击性、健身性、艺术性为一体的现代武学大家。
一、 练形强筋骨
太极拳套路的演练节奏轻柔缓慢,这种练法好比新车在“磨合”期内要慢开,等到车的各部位机件磨合好以后,再快开就没损害了。习武也是如此。初习太极拳者的筋骨皮肉,在拳式动作不断操练的磨合下,习拳者僵硬的筋骨,拙笨的劲力,迟钝的反应,都会在磨合中不断消除,而逐渐使拳式生出轻灵圆活之佳态。故此,陈鑫《太极拳论分类语录》中说:“由起至止,须慢慢运行,能慢尽管慢,慢到十分功夫,即能灵到十分,惟能灵到十分火候,斯敌人跟不上我,反以我术为奇异,是人之恒情也,殊不知是先难之功之效也。”
在太极拳的锻炼过程中,在操练“无极桩”等桩功时,要做到外静而内动(积气通关,舒经活络),在套路的演练过程中,要做到外动而内静(平心静气,气血调和)。故此,陈鑫《太极拳论分类语录》中说:“每著之中,五官百骸顺其自然之势,而阴阳五行之气运乎其中,所谓:‘动则生阳,静则生阴,一动一静,互为其根’。是所谓:‘阳中有阴,阴中有阳’。此即太极拳之本然。”
一般初习太极拳者,认为太极拳就是“柔拳”,在套路演练时,有柔无刚,在散手对抗时“以柔克刚”。其实不然,倘若只练慢架,不会快架,在散手实战时,敌方不会等着你的!倘若只练柔,不会刚,在散手实战中,若遇到强敌,敌方会以刚克柔,而使你惨败。太极拳慢练柔化的演练风格,比较适合大众健身性的习武要求,它能降低血压,疏通血脉,起到保护心脑血管的作用。但是,若从太极拳实用技击的角度讲,在套路演练时,还要掌握拳架的快速操练技术,在劲力方面,还要掌握刚劲的操练技术,以适应“快慢相间,刚柔相济”的实战散手对搏的要求。故此,陈鑫《太极拳分类语录》中说:“练太极拳之步骤有三层功夫:第一步,学时宜慢,慢不宜痴呆;第二步,习而后快,快不可错乱;第三步 ,快后复缓,是为柔,柔久刚自在其中,是为刚柔相济。”
-
对中老年人的8条饮食建议中老年人消化功能减弱,易引起消化不良,反复发作就会对健康产生影响,根据中老年人的生理特性及营养需求,归纳出以下9项适用中
-
老年人保健常识上了年纪之后,身体的各项机能都开始衰老,这时做好保健尤为重要。 合理膳食是基础在现实生活中,关乎老年人健康长
-
老年人跳舞健身需方法适当,否则将适得其反目前国内疫情得到有效控制,外出活动的人也越来越多了,广场上,公园里的老人们又开始跳舞锻炼,跳舞是一种很好的健身方法,不像
-
老人延年益寿需做养精、健脑、养神的活动根据中医保健专家的建议,老年人多参加运动是延年益寿的最好方法之一。运动也分很多种,而老年人由于身体的原因不太适合比较剧烈
-
老人如何养生 可以试着这么做在我们的身边有很多的老年人并不知道应该如何正确的养生才是最好的老年人,养生的话给我们的身体带来非常好的效果,给我们的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