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医频道 > 中医精粹

灸法大全 细说味灸的常用部位及操作方法

灸法大全 细说味灸的常用部位及操作方法

灸法是治疗疾病的一种方式,艾灸只是其中的一种,经过后人的 研究创新灸法已经有很多种了,如“盐灸”、“蒜灸”、“川椒灸”、“蜡灸”,今天味道为大家介绍的是“味灸”,下面就为大家介绍一下味灸常用到的部位及味灸的操作方法。

“味灸”使用的是茴香、花椒、肉桂一类香料。这些香料是中華民族千年的调味食品。现行的国家法律也将这些香料列为食品。中医学认为:“无物不是药。”香料调味食品也不例外,均在古代药典里有所记载。香料调味食品多性温,有补阳、除湿、驱风、散寒之功效,可以食用,也可以外敷。在食用调味品的同时,将其敷于不适部位,也有改善身体的效果。可谓简便易行,经济实用。

一、“味灸”常用部位

(一)颈部

古人把颈部分为前后,前为颈,后为项。人“十二正经”中的八条经,“奇经八脉”中的七条脉和365络,皆通过颈项上输于头。颈项暴露在外,受风寒侵袭后气血凝滞,可阻碍经脉上行回转,令人头昏昏然。重则“颈项强急”、“颈项强痛”。

子时的“子正”(北京地区北京时间的0点,京外地区需计算时差,以下按此计算)之后,自然苏醒之时,将护具贴项部带上继续睡觉,晨起可摘下。如入睡前颈凉,可带护具睡觉,颈热而不适时即可取下。

(二)腰部

腰部对人非常重要。宋朝严用和撰写的《济世方》云:“腰者肾之府,转摇不能,肾将惫矣。审如是说,则知肾系于腰,因嗜欲过度,劳伤肾经,肾藏既虚,喜怒忧思,风寒湿毒,得以伤之,遂致腰痛,又有坠下闪肭(nà·肿)气凝血滞,亦致腰痛。”

明朝张介宾著《景岳全书·杂证谟》云:“腰痛证凡悠悠戚戚,屡发不已者,肾之虚也;遇阴雨或久坐痛而重者,湿也;遇诸寒而痛,或喜暖恶寒者,寒也;遇诸热而痛及喜寒恶热者,热也;郁怒而痛者,气之滞也;忧愁思虑而痛者,气之虚也;劳动即痛者,肝肾之衰也。当辨其所因而治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