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有哪些常见的进补方法呢?
补法是中医治疗八法之一。主要是补益*阴、阳、气、血的不足,或补益某一脏腑的虚损,以达到扶助正气,恢复健康的目的。即《内经》所说的“虚者补之”,“损者益之”。
平补法
主要适用于体质虚弱、无病以及病后气血虚损患者的进补。一般而言,气以通为补,血以和为补,病去则食养之。药物宜选择气味甘淡、其性平和、不热不燥、补而不滞、滋而不腻之品。如补气可选四君子汤、补中益气汤,补血选四物汤,气血双补选八珍汤等。已故名老中医岳美中特别推崇《金匮要略》中治“虚劳诸不足、风气百疾”的薯蓣丸。此方重用补益脾肾的山药为君,还有八珍汤的气血双补,外加干姜补阳、阿胶补阴以及桔梗、杏仁升降气机,还有柴胡、防风等驱除风气,此方不壅不腻、补而不滞,对多数人都比较适合。
调补法
全身功能衰减的高龄老人和久病之人,或脾胃过于虚弱,消化功能较差的人,往往会出现“虚不受补”的情况,对这些人最忌蛮补,而宜采用“调补法”。正如《寿亲养老新书》中说:“上寿之人,血气已衰,精神减耗……大体老人药饵,正是扶持之法,只可温平、顺气、进食、补虚、中和之药治之。”所以,药物不宜选用滋腻、壅滞、阴寒、破利、大辛大热之品,以防损伤脾胃和气血。一般可选缪仲淳的资生丸(汤)为基础方。方中用参、苓、术、草、扁豆、苡仁、山药、芡实、莲米补脾健脾,并佐以陈皮、山楂、神曲、砂仁、白蔻、藿香等理气醒脾,开胃助消化,补中寓消,以防发生滋腻碍胃等情况。
清补法
主要适用于阴虚体质,病后邪热未清以及夏季、秋季的进补。常用药物可选择西洋参、沙参、麦冬、生地、白芍、枸杞子、百合、玉竹、黄精、太子参、莲子、山药等滋阴清热或药性平和之品,即所谓清滋法。其用药的原则是清而不凉,以免阴阳俱伤;又要滋而不腻,以免妨碍脾胃的消化吸收。一般可选叶天士的养胃汤,重症可选大补阴煎,夏季可选竹叶石膏汤、清暑益气汤等。
温补法
主要适用于阳虚之人以及冬季的进补,可选附子、干姜、肉桂以及杜仲、胡桃肉、羊肉等。温补法特别要注意脏腑辨证,如脾阳不足者,用理中汤;肾阳不足者用金匮肾气丸(汤)或张景岳右归丸(汤)。此外,还可用温灸足三里、神阙、气海等穴进补。
峻补法
对极度虚衰、病情垂危的患者需要峻补法。临床主要见于心力衰竭、心肌梗死、产后、大失血后、极度劳累或大汗亡阳等。一般可选独参汤、参附汤(人参、附子等量)、六味回阳饮(当归、熟地、人参、附子、干姜、甘草),阴虚者可用生脉散加味。不少动物药适用于峻补,如阳中之阴极虚,可用龟板胶、人乳、牡蛎之类;阴中之阳极虚宜选鹿胶、海狗肾、海马等。
总之,“药症相符,大黄亦补;药症不符,参茸亦毒”,所以进补一定要“辨证施补”,采取适合自己的剂型,按规定的剂量进补。注意对“单纯邪实者不补(患病而正气不虚)”,谨防“虚不受补”。对于体虚而兼有实邪的患者,也可酌情采用补泻双施或补中寓消等法则治疗。
-
高血脂吃什么好?绿豆海带汤降血脂高血脂应该要多吃一些绿豆和海带,具有降血脂的作用,尽量吃清淡的食物,有利于降低血脂,红薯具有降血脂的作用,燕麦片具有降血
-
采用肚脐敷药可缓解失眠吗在平时生活中因生活节奏,并加上工作压力、劳累等影响,使得我们的身体偶尔会出现短暂时期的失眠、腹胀、女性的痛经等等不适,但
-
家中有老人常备哪些中成药随着年龄的不断增长,很多老年人的身体体质正在不断的降低,身体的各种功能正在慢慢的退化,抵抗力也在不断的下降,这样就会使身
-
中医如何治疗精子下降在日常男性对待自身健康,使之都是非常大意和有所忽视的,特别有嗜好频繁的进行桑拿、热水浴,殊不知这样给体内精子造成极大
-
发生牙龈出血后如何利用中药进行缓解有时刷牙的时候会出现流血,实际这都是牙龈出血所造成的,由于刷牙时没有掌握很好的方法,继而出现了大量的牙齿流血现象,如果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