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医频道 > 中医精粹

中医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认识

中医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认识

 椎间盘突出症属于中医“腰痛症”、“痹症”、“痿证”的范畴。从《黄帝内经》的经典论述到历代医家对腰痛、痹症等疾病的理论探讨,对中医腰腿痛病因病机有完整的论述,认为其病因是外伤劳损与外感风寒湿热邪气,导致营卫失调、气血经络受损,或是由于肝肾不足,外邪乘虚而入,致使气血瘀阻而发病。《素问·逆调论》曰:“营气虚则不仁,卫气虚则不用,营卫俱虚,则不仁而不用。”肝肾不足,气血两虚,邪气深伏,治当搜风祛湿,以止痹痛;益肝肾,补气血,扶正祛邪。其中巢元方《诸病源候论》对此病的论述比较全面,曰:“凡腰痛病有五:一曰少阴,少阴肾也,十月万物阳气伤,是以腰痛。二曰风痹,风寒著腰,是以痛。三曰肾虚,役用伤肾,是以痛。四曰臂腰,坠堕伤腰,是以痛。五曰寝卧湿地,是以痛。”“劳损于肾,动伤经络,又为风冷所侵,血气击搏,故腰痛也。阳者不能俯,阴者不能仰,阴阳俱受邪气者,故令腰痛不能俯仰。”这些论述较全面地概括了腰腿痛的病因病机,具体论述了肾脏功能和外邪侵入,劳损外伤在腰腿痛发病中的关系,以及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发病原因是肝肾不足,风寒湿邪侵入,反复过劳或跌仆损伤。

 

 中医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患者方法有很多,包括手法、针灸、中药、牵引等,其中的手法治疗是最主要的方法。自20世纪50年代起广泛用于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中,经过不断的实践总结,其疗效已经非常显著。目前,国内外已将手法治疗作为首选的非手术治疗措施。

 

 手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是形神兼治。腰椎间盘突出症从根本上讲属于机体形体结构方面的异常改变,椎间盘退变是其内在的原因,外伤、劳损、受凉是其外因经络瘀阻,气血不畅,进一步造成脏腑的损伤,变生疾病。中医强调督脉的作用,只有保持督脉的通畅,脊柱的功能才能发挥。《灵枢·经脉》曰:“脊痛,腰似折,髀不可以屈,腘如结。”《医宗金鉴》说:“有筋急而动摇不利或骨节微有错落不合缝者,惟宜推拿以通经络气血也。”手法治疗可以使病变局部的形体结构和组织生理病理状态发生改变,从而达到消肿散结、理筋整复的目的。可以调节肌肉的张力,解除其紧张痉挛,并可以调整组织间压力松解粘连,促进神经组织功能的正常发挥。手法治疗有良好的止痛的作用。《素问·举痛论》指出“按之则气血散,故按之痛止。”“按之则热气至,热气至则痛止矣”。通过改善血液循环,受损部位的代谢产物及时清除运走,减少了对神经末梢神经的疼痛刺激因素。此外,通过按压一些穴位也可以达到一定的止痛效果。经络不畅和气血不和是始终贯穿腰椎间盘突出症的重要病机之一。无论早期的隐痛还是中期的胀痛、刺痛以及后期的麻木乏力,均与血液循环有着重要的关系。手法治疗可以达到解除这种病理状态。《素问·调经论》曰:“神不足者,视其虚络,按而致之,以通其经,神气乃平。”《医宗金鉴》曰:“摩其壅聚,以散瘀结之肿,其患可愈。”

 

 在使用手法的时候,也需要进行辨证施治,根据患者的病情选择各自适宜的手法。因为手法治疗也并不是对所有的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患者都是可以用的,如中央型的突出手法治疗效果不好,而且有可能加重病情。此外还要根据患者的体质、年龄、性别、病程长短等因素来选择手法如何实施。手法治疗可以使大多数腰椎间盘突出症病人症状缓解或消失,尤其是病程短初发病者,其疗效是肯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