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风病急性期首选清热解毒法
从临床实践观察,应用清开灵、醒脑静等清热解毒方药治疗中风病急性期,已获得显著疗效。清开灵注射液有纠正代谢紊乱,改善脑循环,减轻脑水肿,增强脑细胞对缺氧耐受力的作用。清热解毒方药具有促进神经细胞代谢,清除自由基、保护神经细胞超微结构,抑制细胞凋亡的发生等神经细胞保护作用。
中医认为的毒邪可分为外毒与内毒,中风病中发生作用的主要是内毒。内毒系因脏腑功能和气血运行失常使机体内的生理产物或病理产物不能及时排出,蕴积体内而化生。中风病热毒的形成大体经历了脏腑功能失常期,气血津液紊乱期,成毒犯脑损络期等三个过程:
1. 脏腑功能失常期 长期持久或突然强烈的情志刺激,导致脏腑功能失常,火热内生,尤以肝火、心火为著。肝主疏泄,调畅气机、情志,情志内伤,抑郁不畅,肝木失于条达,则气机郁滞而有余,“气有余便是火”,壅遏生火,发为肝火。心主神明,“心之官则思”,思虑劳心太过,暗耗心阴,日久使心阳相对亢盛发为心火。肝火、心火相激相助,加之年老体衰,肝肾亏虚,火无所制,导致火热内炽。此外,“烟为辛热之魁,酒为湿热之最”,不良的烟、酒嗜好及过食辛辣之物,又可助生火热。《丹溪心法附余·中风》言:“中风之症,多是老年因怒而成。……适因怒动肝火,火无所制,得以上升,心火得助,邪热暴甚,所以僵仆不知人事。”中风病的发生始于脏腑功能失常,火热内生是脏腑功能失常的主要结果,火热既可炼津成痰、灼血为瘀,阻滞脉络,又能伤阴耗气,损伤机体正气,其结果促使热毒的形成,导致中风病的发生。
2.气血津液紊乱期 脏腑功能失常首先影响气的升降出入,引起气机失畅。肺失宣肃通调水道之职,脾失健运、升清之能致痰浊内生;肾气亏虚,津血运行无力,停滞为痰为瘀。气行则血行,气运则津布,气机郁滞则津血停聚,形成痰浊、瘀血。另外,心肝火旺,炼津成痰,灼血为瘀;痰浊、瘀血之间相互促进,反复加重,每每相兼为患。《本草新编》言:“中风未有不成痰瘀者也。”痰瘀二者既是病理产物,又是致病因素,互相胶结,壅阻脉络,成为热毒形成、中风发病的重要病理因素。
3.成毒犯脑损络期 脏腑功能失常、气血津液紊乱的结果是火热内生、痰瘀交阻。一方面,火热可炼津成痰,煎血为瘀;另一方面,痰瘀内停又可郁而化火。如此,火热痰瘀胶结,伏于体内,若不能及时、不断地清除体外,日久弥重,蕴积不解,即可成毒,正如尤在泾在《金匮要略心典》言:“毒者,邪气蕴畜不解之谓。”毒是由邪气偏盛急剧或蕴积日久变化而成,其既保留原病邪的某些特点,又有毒自身的特征。中风病的发生、发展、结局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此多种病理因素同时存在,共同作用*,促成中风病发生的主导机制,即毒邪为害。火热、痰瘀是毒邪形成的共同病理基础,所形成的毒邪,既具火热之性,兼寓痰瘀之形,所引起的中风病临床表现多呈一派火热之象,故称其为热毒。“脑为元神之腑”,经络为气血运行通路,既有传达脑神之用,又具濡养脏腑、清窍、肢节之功,热毒犯脑,损伤经络,致脑腑失灵,络脉失用则突然昏倒,不省人事,口角歪斜,言语謇涩或失语,半身不遂;热毒弥漫薰蒸则发热、面赤汗出;热毒逆乱气机,清浊升降失序,腑气不通则气粗、痰鸣、大便秘结;热毒躁扰心神则烦躁不宁;舌质红或绛或暗红、苔黄或黄厚或黄腻、或有瘀斑、瘀点,脉弦滑或数均为热毒内炽之象。
热毒是火热痰瘀量变到质变的结果,中风病为热毒犯脑损络所致。火热内灼,痰瘀交阻,成毒犯脑,发为卒中,这是中风病的主导病机。
综上论述,热毒是中风病发病的主导因素,清热解毒当为中风病急性期的首选治法。
-
高血脂吃什么好?绿豆海带汤降血脂高血脂应该要多吃一些绿豆和海带,具有降血脂的作用,尽量吃清淡的食物,有利于降低血脂,红薯具有降血脂的作用,燕麦片具有降血
-
采用肚脐敷药可缓解失眠吗在平时生活中因生活节奏,并加上工作压力、劳累等影响,使得我们的身体偶尔会出现短暂时期的失眠、腹胀、女性的痛经等等不适,但
-
家中有老人常备哪些中成药随着年龄的不断增长,很多老年人的身体体质正在不断的降低,身体的各种功能正在慢慢的退化,抵抗力也在不断的下降,这样就会使身
-
中医如何治疗精子下降在日常男性对待自身健康,使之都是非常大意和有所忽视的,特别有嗜好频繁的进行桑拿、热水浴,殊不知这样给体内精子造成极大
-
发生牙龈出血后如何利用中药进行缓解有时刷牙的时候会出现流血,实际这都是牙龈出血所造成的,由于刷牙时没有掌握很好的方法,继而出现了大量的牙齿流血现象,如果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