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压为何称之为“情感病”

高血压为何称之为“情感病”

引发高血压的因素很多,遗传,饮食都可以诱发高血压,研究表明高血压与人的性格也有很大的联系,所以有些专家讲高血压称为“情感病”。那么哪些人群易患高血压呢?

一、A型性格的人

上世纪五十年代末,美国学者弗莱德曼发现,在心血管疾病人群中有一种特征性的行为模式———“A型行为类型”,并提出“具有A型行为的人群易患高血压、冠心病”这一假说。A型行为又称为A型性格,主要表现为:争强好胜、容易冲动、快节奏、高效率、固执、急躁、匆忙、大声说话、富有敌意等。研究者认为,面对激烈的竞争,A型性格的人容易恼火、激动、发怒和不耐烦等,这些反应构成了对健康的不利成分。

后来的研究证实了弗莱德曼的假说。实验显示,人在情绪激动时,交感神经-肾上腺素系统发放冲动增多,体内儿茶酚胺类的化学物质(包括去甲肾上腺素、肾素和肾上腺素等)水平上升,导致血压升高;情绪稳定后,交感神经-肾上腺素系统发放冲动减弱,血压随之下降,*也就恢复到原来的状态。反应的强弱与持续的时间取决于刺激的性质和个体的反应性。A型性格的人,由于其个性过强、易激动,在应激反应中,他们的反应比正常人强烈而持久,容易发生各种代谢紊乱,体内儿茶酚胺类化学物质水平居高不下,引起血压升高、心肌耗氧大大增加,极易诱发高血压和冠心病。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一些情绪容易激动的人,盛怒之下猝然倒下,发生中风,就是血压骤然升高的一个极端的表现。

二、工作紧张的人

当人们遇到压力或者危险时,也会变得心跳加快,血压骤升,面色苍白,手脚冰凉。这本来是一种正常的应激反应,短时间内不会对人造成不利的影响。不过,医学研究发现,工作繁忙紧张的人,如果经常遭受强大的压力的话,他们的心理会一直处于紧张状态,血液中去甲肾上腺素的含量将比正常人高出30%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