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大原则 帮助你提高降压质量

10大原则 帮助你提高降压质量

“血压控制得好不好”是每一位高血压患者都非常关心的事。如今,随着医学的不断发展,大家的观念也要“与时俱进”:降压治疗不仅要“量”,更要“质”,即血压要达标,降压的质量也要高。

一、更低

“更低”,强调的是降压治疗应该达标,普通高血压患者的血压应严格控制在140/90毫米汞柱以下,如能耐受,还可以进一步降低;有多种心血管病危险因素,如年龄(男>55岁,女>65岁)、吸烟、血脂异常、糖尿病、腹型肥胖、早发心血管病家族史,以及存在心、脑、肾等靶器官损害者,血压应降至130/80毫米汞柱以下;老年人应将收缩压降至150毫米汞柱以下。

二、更早

“更早”,指的是尽量在病变早期就把血压控制好。数年前,美国的一项涉及数百万人的调查证实:血压与心血管病风险成正比,并将正常血压定义为小于120/80毫米汞柱,血压水平处于120~139/80~89毫米汞柱的,称为高血压前期。高血压前期患者日后进展为高血压的比例和罹患心血管疾病的危险性大大高于理想血压人群,且从115/75毫米汞柱开始,血压每增加20/10毫米汞柱,发生心血管病的危险性就增加一倍。因此,有心血管病危险因素或靶器官损害者,在高血压前期就应开始干预。

温馨提醒:

有些人担心服用降压药会成瘾或有副作用,还有人担心“太早或太年轻”就开始服药,以后会“无药可用”。实际上,这些想法都是没有道理的。首先,降压药物之所以不能随意停用,并非像吸食鸦片那样会成瘾,而是由于大多数高血压的发病因素不能去除,一旦高血压形成,往往难以逆转,必须用药控制。其次,大多数降压药物长期应用并不损害肝肾功能,也不会导致耐药。相反,坚持服药不仅能使血压稳定在理想水平,还可以保护心、脑、肾等重要器官不受损害。而间断服药或频繁换药,会加剧血压波动,还会加重靶器官损害。第三,随着医学的不断进步,新药的研发亦不断加速,不会出现“无药可用”的情况,大可不必担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