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体“发热”该不该马上制止

身体“发热”该不该马上制止

发热使我们生病时常见的一种表现在外机体的反应,往往一见到发热,都会马上退热,怕发热引起其他的病症,其实不然,我们也应该辩证的看待发热。

《黄帝内经·素问·热论篇》中也表达了类似的思想:“今夫热病者,皆伤寒之类也……人之伤于寒也,则为病热,热虽甚不死”。

既然这样,我们就应该不惧怕“发热”,而应该警惕“无热”。

如果一个基层医生将“发热……者”治成“无热……者”,我们首先不应该随意地鼓励,甚至可以怀疑他治错了。

治疗从根本上来讲应该是让病人越治越不容易得病、越治病越少的,快速地解除症状是不应该受到鼓励的,除非有其他更严重的后患或者生命危险。

发热从本质上来说是*正邪交争的外在表现。如果正气不足的话,是很难发热的,或者说是很难发高热的。而没有邪气,*也是不会发动正气抗邪表现为发热的。如果*在发动正气发热抗邪,希望把邪气清除,而医生用了针对“发热”的对症治疗,实质上是在打击正气的抗邪的攻势。热退了,从表面上看是“病好了”,实际上是正气受伤了。一种后果是正气再也无力组织攻势——外在表现是发热,这下以“退热”为治疗目的的医学该欢庆胜利了,而其实质是正气的衰弱;一种后果是正气在短暂的受挫后,稍作休整,继续组织抗邪的攻势——发热,那么以压制症状为治疗目的的医学便会认为其是“反复发热,难治之病”,而其实质是正气虽然受挫,却还能组织起新的攻势,恰恰说明了身体较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