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点夏季药膳养生的几大原则
夏季养生,夏季是阳气最盛的季节,气候炎热而生机旺盛。此时是新陈代谢的时期,阳气外发,伏阴在内,气血运行亦相应地旺盛起来,活跃于机体表面,夏季药膳养生应遵循以下原则:
斗酷暑,保健康。药膳专家为此开列了丰富多彩的夏季药膳食谱:以猪肚、黄连、知母、花粉、乌梅为原料的“五味猪肚”;以鲤鱼、陈皮、草果为原料的健脾鲤鱼;以面粉、山药、茯苓、青丝为原料的“山药茯苓包子”;以砂仁、鲫鱼为原料的“砂仁鲫鱼汤”;以百合、粳米为原料的“百合粥”……这些夏季药膳的原料,符合中医“天人相应”的整体观念,适应“春温、夏热、秋凉、冬寒”中“夏热”的气候特点。正确选用药膳原料,是发挥药膳应季药补食疗作用的前提。
同是肉类原料,鸭肉适于夏季食用,而鹿肉则适于冬季食用。《日用本草》说,鸭肉可“滋五脏之阴,清虚劳之热,补血解水,养胃生津”。《本草纲目拾遗》便有一道药膳叫“冬虫夏草鸭”;在中国药膳研究会编印的《2006年中国药膳美食文化节文集》中,更为明确地将“青鸭羹”、“参枣全鸭”等鸭馔写入夏季药膳菜谱之中。与“夏季进补益食鸭”相反,药膳专家撰文指出:夏季不宜食用性温、味甘咸的鹿肉和羊肉。以“当归姜羊肉”为例,夏季大量食用这种“大热之菜”,会造成阳气过盛,身体不适。还有人参、鹿茸等药膳原料,也不宜夏季里多食用,免得违背因时施膳的原则,“火上浇油”。
因人施膳 体现个性化
在中医看来,药膳是调理*阴阳的饮食行为,以实现*“阴阳平衡”为目的。自古以来,我国医学和营养学界就主张“以食疗之,食疗不愈然后命药。”药膳正是介于“药”与“食”之间的特殊膳食,需要因人而异,因人施膳,体现个性化。
打开版本不一的药膳书籍,在所列菜谱中,常见针对不同人群、不同年龄、不同疾病而标注的“宜”与“不宜”。例如:天麻鱼头,有滋肝肾、熄肝风的功效,但低血压者不宜食用;砂仁粥,有暖脾胃、通滞气的功效,但胃中实热和瘀血型胃痛者不宜食用;马齿苋阿胶汤,有凉血解毒、清热利湿、滋阴补血的功效,但虚寒滑泄者不宜食用;枸杞炒腊狗肉,有温脾胃、补肝肾的功效,但阴虚火旺者不宜食用。这些菜例说明,阳热偏盛的体质,宜用清凉药膳;阴寒偏盛的体质,宜用温补药膳。少年儿童宜采用促进生长发育、益智增力的药膳;老年人则宜采用抗衰老的药膳;妇女又应根据其经带胎产等情况,选择相应的药膳。
然而,在饭店经营的药膳和家庭制作的药膳中,有的人误以为有了药物和食品,就可以随心所欲地制作药膳。其实,药膳并不是简单的药食相加,而是在中医饮食养生理论指导下所采用的一种食疗方法:取药物之性,用食物之味,食借药性,药助食味,相得益彰。
夏季药膳,既不同于药物,又有别于普通食物,是色、香、味、形兼具,且有助于不同人群消暑解毒、防治疾病,强身健体。
好文推荐:
-
夏季养生必备的健康饮食!随着夏季天气闷热,人性情容易烦躁,胃口也随之降低,更容易食欲不振。
-
夏季需解暑 多喝3款养生粥在我们的生活当中,有很多的人们并不知道夏天需要结束,有很多的人们并不知道应该如何正确的解锁才是最好的,那么有很多的人们也
-
夏季要防暑 防暑建议多吃8种食物生活当中有很多的人们并不知道应该如何正确的按照上面所说的这样的方法,在夏季里预防中暑的症状才是最好的夏季预防中暑,多吃这
-
4款汤粥2款茶 夏季解暑就靠它生活当中有很多的人们并不知道,应该如何正确的喝汤,给我们的身体带来的好处也是比较多的,在我们的身边这四款汤两款茶夏天解暑
-
夏季天热没胃口 喝点甜汤解解暑有很多的人们在夏天的时候也没有什么样的胃口吃饭,天气也是非常的炎热,给我们的心理带来了非常多的威海,那么夏季天气炎热没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