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季进补有讲究 3大误区3原则要牢记
冬季天寒地冻,人们食量增大,机体对热能需要的增加,这个时候是进补的最好时期,但是,冬季进补多多少少都存在些误区,“进补”也要考虑体质,并不是人人皆宜。
那么,冬季进补的误区有哪些呢?
误区1:冬季大吃大喝就是进补。通常进补大多是为了补虚,因此进补吃的食物大多是肉类,如鸡肉、牛肉、羊肉等。于是,有的人不明就里,以为进补就是大吃大喝。实际上,进补是慢工细活,是在选对补品的情况下循序渐进地补。如果不顾身体条件,一味大吃大喝,以致能量过剩,会带来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高尿酸等健康问题。
误区2:冬季人人都应进补。有些人觉得秋冬进补,人人适宜。大补大受益,小补小受用。其实,只有虚的人才宜进补,如果身体不虚,盲目乱补一气,也会影响健康。
误区3:虚人补品可随意用。补品虽好,不可滥用。进补主要作用是“补虚益损”,而虚又分气虚、血虚、阴虚和阳虚四种,各有不同补法。进补的原则是缺什么补什么,缺多少补多少。如果阳虚补阴,阴虚补阳,或者缺多补少,或者缺少补多,都会导致不良后果。
那么,为了避免进补的误区,冬季进补应该遵循哪些原则呢?
第一,冬季进补应“因证用补”。证有阴阳虚实、表里寒热。证不同,进补也应不同。寒证,热性食材就是补;热证,寒性食材就是补;阴虚当用补阴的食材或药物;阳虚当用补阳的食材或药物。只有因证用补,才能发挥进补的保健作用,因此,进补一定要在具有执业资格的中医师和中药师指导下,因证用补。
第二,冬季进补应“因人而补”。因人的年龄不同、性别不同、禀赋不同,进补时也应有所差异。寒症的人或阳气不足者,忌吃寒凉性食品;热症或阴虚之人,忌吃温热性食品。小儿体质娇嫩,选择原料不宜大寒大热,老人多肝肾不足,用药不宜温燥,孕妇恐动胎气,不宜用活血滑利之品。这都是在进补中应注意的。
第三,冬季进补应“因地而补”。不同的地区,气候条件、生活习惯有一定差异,*生理活动和病理变化亦有不同,有的地方潮湿,饮食多温燥辛辣,有的地方寒冷,饮食多热而滋腻,而南方的广东饮食则多清凉甘淡,在进补选料时也是同样的道理。
“三九补一冬,来年无病痛”。但是,无论是采用食补、药膳、药酒和膏方补中的哪一种,都要注意因证用补、因人而补及因地而补。凡内热重、肝火旺的病人或体虚者,有高血压病而血压持续在较高水平,或经常有出血倾向,有口疮及大便秘结者,不宜进食红参、鹿茸及热力较强的补品。有些*内有较重的湿热、积滞、痰浊时,不能骤然进补,应当先服几贴“开路”中药,清理一下,然后再进补。总之,进补要务必注意针对性,这样服用补食、补膏、补酒,才能达到冬令进补的目的。
冬季可以适量的吃羊肉、牛肉、鹅肉,这样既能补充营养,又可以提高免疫力以及御寒的能力,对预防感冒、咳嗽等冬季常见病也有一定的效果。
好文推荐:
-
大寒节气应该如何养生?大寒是什么:大寒是二十四节气中的最后一个节气,大寒同小寒一样,也是表示天气寒冷程度的节气,大寒是天气寒冷到极致的意思。今
-
冬季饮食三原则是什么啊在冬天里饮食应该格外的注意,才能够保护我们的身体,更加的健康的,那么冬季饮食到底变成什么样的三个原则,才能够给我们的身体
-
老年人冬季保健 保健可以吃鱼最健康现在老年人都特别注意自己的身体健康,而且老年人为了保健,就应该在饮食方面多调理,现在就为大家介绍,老年人,冬季保健就应该
-
冬季怎么补水 这些东西非常重要冬天我们大家可能总是感觉身体里面会缺少水分,所以冬天这个季节里面,我们大家应该要多喝水才可以,如果是身体缺少厉害,那么身
-
寒冷冬天 不把寒气吃进肚子大家都知道冬天这个季节里面天气越来越寒冷,所以大家在出门的时候一定要注意保暖,而且应该戴着口罩,不然把寒气吃到肚子里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