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川学生接受心理疏导大声念:我们不哭
十五名北川灾区学生和心理救助师手扣手,大声宣念:“灾难面前,我们不哭!我要坚强,重建家园,我最棒!”
这些灾区的孩子正在接受重庆赴川抗震救灾心理咨询服务团的心理救助,他们被分成三组,在与老师沟通后,五人一组摆放沙盘。 
  杨晓燕,十岁,北川擂鼓镇人。心理咨询师宋敏告诉记者,杨晓燕是她最担心的一个,“这个孩子非常懂事,承受了十岁孩子不该承受的压力。” 
  据了解,杨晓燕在地震中失去了父亲,而父亲一直是家里的支柱,母亲因此遭受的打击很大,神情冷漠,眼神空洞。杨晓燕就担当起照顾弟弟的责任,打饭、喂小孩都格外熟练。 
  宋敏说,“晓燕过早承担了大人的压力。”在“我的家园”绘画中,晓燕的画显得很规整,很追求完美,画中她的家里没有人,“这表明她没有信任感,潜意识里找不到信任的对象。” 宋敏表示,“晓燕虽然表面乐观、开朗,但是她的内心很压抑。” 
  陈菲,北川中学初二学生。地震发生时,她的班上八人幸运逃生,五十九人遇难。 
  记者看到,陈菲和她的四位伙伴在沙盘里放有军车、大炮、小轿车、公园、家、野生动物园、沙漠。指导老师蒋暹分析说,一定程度上,沙漠反映心理有缺失感;野生动物园反映孩子内心的恐惧;军车,侧面反映孩子缺乏安全感,他们希望得到保护。 
  “沙盘里,有没有失去心爱的东西?”蒋暹向孩子们问道。“家里没人,没建筑物,没学校,没有小鸟,没有溪水。”孩子们回答。 
  蒋暹说,这些缺失的东西几乎再现了地震中的情景,“地震后,他们失去了亲人,学校倒塌,对生活失去信心。” 
  记录信息后,蒋暹发给每人一张白纸,让孩子们用画笔画“我们的家园”,画完后让他们向伙伴讲述自己的家园。 
  六岁的张鸿瑞在纸上画了两个小姑娘手拉手。“当问及家人的情况时,她就闭着眼一直哭,这不是六岁孩子应有的伤心,完全沉在自己的幻影中,想念中,非常难过。”蒋暹说。 
  记者了解到,张鸿瑞的父母长期在外打工,她平常和奶奶生活在一起,汶川大地震让奶奶受伤,张鸿瑞因此非常伤心。 
  蒋暹告诉记者,地震的灾害一两个月可以淡化,房屋倒塌一两年可以重建,但孩子的内心所受到的伤害却可能是一辈子。现在正是心理介入的最佳时间,孩子们开始关注自己的内心,我们有责任去帮助他们,相信经过疏导可以让孩子们积极快乐起来。 
- 
                            
                                自闭症儿童早期干预对于小孩子来说,我们都知道每个家庭里面都希望孩子的身体更加健康,更加的快乐的去找,可是很多孩子也会出现问题的,就像儿童的
- 
                            
                                如何预防自杀的现象的出现如果你学会了控制自己的内心的压力,那么你走向成功的道路也不远了但是如果人为控制不足自己的内心的压力而得不到宣泄的情况下,
- 
                            
                                如何避免自杀 各方面重视都很重要自杀这两个字提起来很多人都很害怕和担心,随着社会的发展,压力与环境的影响造成了很多人自杀、轻生,如何避免自杀?这是广大社
- 
                            
                                自杀有前兆,细心者能救命每年都有几十万人死于自杀,还有的人企图自杀,因此,每年有数以百万计的人经历自杀带来的丧亲之痛或受此影响。自杀的原因千奇百
- 
                            
                                围观自杀要有责任感生活中有许多人都爱凑热闹,每每发生件什么事情,不管大小都会有人围观,小到小两口吵架,大到有人自杀。其实,围观自杀,是一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