闪玩到底在玩什么
现在有很多都喜欢玩闪完,现在在玩的时候,都喜欢闪着玩,但是这到底是因为什么,为什么那么多的人喜欢闪着玩,下面就来看看吧。
“闪”现象:
对陌生人社会的充分接纳
“那天正巧下雨,我们租了船在西湖中泛舟,晚上去了酒吧喝酒,大家互不认识,在一起反而玩得特别痛快。”和十几个陌生男女“闪游”到杭州的暄青回忆说。
约10年前电视剧《不要和陌生人说话》流行,当时熟人社会遭到陌生人的包围,“不要和陌生人说话”这样的流行语可以看做是熟人社会的一种抵抗、防御姿态。现在20多年过去了,当时的孩子都已经长大,他们从小就在陌生人环境中游刃有余——从小上幼儿园,参加各种特长班,念寄宿学校,交网友,他们对陌生外界很熟稔,甚至亲密感建立的基石都在陌生人社会中,他们“只要我在某一点上和你达到高度的融合就足够了”。这使得他们今天可以跟网友聊军事时称兄道弟而对对方军事外的其他方面一无所知,可以有性命相托的驴友,却不知对方真名实姓……人们已经习惯了了解“这个片段的你”,选择我想要接纳的,容忍不同的平行世界里不同的自己和别人。
“闪”游戏:
摆脱橡皮人和高压状态
“前段时间流行一个词‘橡皮人’,讲的是一种无痛无喜无知觉的状态,我认为一定有人是因为不甘心、想对抗这种橡皮化的生活而选择闪玩、闪游的,在尚无彻底改变这样的橡皮化生活的勇气、机会和条件时,选择闪游,是给了自己释放的机会,让自己有机会去尝试不一样的人生,反抗平淡的生活。”
另外,亲密关系造成的压力使得人们不堪其重。“据说,北京现在的离婚率高达50%。”当熟人社会里的关系让我们不能说走就走,让我们为之付出太多精力和成本时,一个不需要知道你是谁,只在短期内“同游”、“做个伴”的想法就轻松许多,在网络特殊的预设下,这样的短期关系深度有限、彼此期望有限,“不留电话、不留姓名”,“恋爱一周后互相忘记”,不爽了就走,没有利益冲突,没有共同熟人,非常敞开,几乎毫无压力。
“闪”关系:
用选择代替培养
尽管电话簿里存着好几百号人的联系方式,在真正想找一个人倾诉时却无人能说。一方面,在熟人社会里我们需要孤独感来确定自己和他人之间的边界,另一方面,我们又需要在陌生人社会里获得亲密感和情感的浓度。看似悖论,却在“闪游”中得到了融合和平衡。
“闪友、闪游是一种用选择代替培养的现代关系。”人们不再多考虑“忍耐”、“磨合”、“包容”这些词,而是觉得不舒服时就立马掉头换一个选择。“如果在北京呆得不爽了,就去别的城市。看这个人不爽了,就找另一个人。从某种角度上说,这种现代关系投射到闪游、闪友上,觉得这个地方契合我,这个人与我气味相投,我才会去。人们不是在创造自己想要的环境,而是在做另一个选择,因为随时有其他的路。这种解决方式有些任性。”
所以说,现在的闪玩一族都是这样子的,喜欢闪着去玩东西,快节奏的生活会给一个人带来很多的影响,造成很多不一样的东西。
-
有正确的自我观念 心理更健康心理健康是如今很多人都追求的,但是现实中我们总是会受到来自各方各面的人的压力,因此心理健康就很难维持。尤其是青少年,更容
-
青少年好胜虚荣心理要克制处于青春期的孩子如果不注重心理健康,很容易走进心理误区,很多孩子正是因为这样才会患上一些心理疾病。如今,青春期的孩子为什
-
90后大学生 容易踏入心理陷阱90后这一代人,没有70后的朴实,没有80后的冲劲,给人一种十分叛逆的感觉。很多90后的大学生从来都不注重心理健康,很容易走进心
-
家长要预防孩子青春期社交障碍我们每天在工作中和生活中都会和比人打交道,这样的行为可以说是一种社交。但是,诸位有没有发现,现在很多的孩子在青春期的时候
-
处在青春期 怎么调节自己的情绪每个人都会有情绪,每个人都会有青春期,青春期和情绪是密不可分的,也是和心理健康有关联的。因为,处在青春期的时候,自己的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