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生活中克服这些心理,就能避免突发伤害
近年来,社会上的突发伤害事件越来越频繁,无论是15年初上海踩踏事件,还是山东招远麦当劳血案,或是公交纵火案等,无不让人心头绷紧了一根弦,担心某一天自己也遭遇不测。其实,只要大家在生活中克服5种心理,就能避免这些伤害。
自傲心理 多忍让,少争执
做人无疑应该坚守原则,不因压力或利益而轻易妥协。但退一步海阔天空,在危机来临之时,战略性忍让也不失为一种好的方法。
“千里修书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长城万里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古人尚且如此,我们现代人更应有此宽容、忍让之心,避免与人争执。
更何况,我们对陌生人毫无了解,对其行为无法预判。最近网上流传的“垃圾人定律”说的就是这样的道理。社会上有些人浑身皆是“垃圾”,比如憎恨、妒忌、贪心、抱怨、沮丧、愚昧、烦恼、报复、失望、见不得人好,这些负性情绪、心态逐渐积累,最终肯定要找个途径来发泄。如果不能及时远离这些人,我们就不可避免地成为对方倾倒垃圾、发泄情绪的对象,实在得不偿失。比如北京大兴摔童案,如果那位妈妈察觉到凶手的言语暴力,赶紧退让,不与其争执,或许事情会是另一个结局。也就是说,遇到事情要学会拐弯,不能“一根筋”。
从众心理 不围观,不慌张
国人爱围观、看热闹的习惯自古都有。生活中有很多场合容易让人好奇,比如争吵打架、房屋倒塌、火灾现场等,许多人路过,就会停下脚步围观。由于从众心理作怪,围观者会越来越多。然而,看打架反而被打,看热闹反而被“次生灾害”所连累的例子比比皆是。
发生这样的事件,如果自己经过专业训练,可以伸出援助之手,协助控制局面。如非专业人员,不懂自我防护,仅仅是好奇想去看热闹,那最好收起好奇心,服从现场工作人员疏导,远离现场,以免伤害到自己。
需要提醒的是,近来多地发生地铁、步行街恐慌事件。比如昆明暴恐案发生后没几天,四川成都一条步行街就出现群众不明原因四处逃散;而3月以来,北京地铁已有4起类似恐慌事件。当有突发事件时,人们容易产生紧张情绪,加上人对未知事物会产生恐慌心理,就可能导致恐慌逃离行为发生。因此,当大家都突然开始四处逃散时,一定要注意自己的安全,尽量不要被夹杂在人群中,以免被挤倒。
-
有正确的自我观念 心理更健康心理健康是如今很多人都追求的,但是现实中我们总是会受到来自各方各面的人的压力,因此心理健康就很难维持。尤其是青少年,更容
-
青少年好胜虚荣心理要克制处于青春期的孩子如果不注重心理健康,很容易走进心理误区,很多孩子正是因为这样才会患上一些心理疾病。如今,青春期的孩子为什
-
90后大学生 容易踏入心理陷阱90后这一代人,没有70后的朴实,没有80后的冲劲,给人一种十分叛逆的感觉。很多90后的大学生从来都不注重心理健康,很容易走进心
-
家长要预防孩子青春期社交障碍我们每天在工作中和生活中都会和比人打交道,这样的行为可以说是一种社交。但是,诸位有没有发现,现在很多的孩子在青春期的时候
-
处在青春期 怎么调节自己的情绪每个人都会有情绪,每个人都会有青春期,青春期和情绪是密不可分的,也是和心理健康有关联的。因为,处在青春期的时候,自己的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