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心理频道 > 心看点

消除恐艾症最好的方法是心理治疗

消除恐艾症最好的方法是心理治疗

对于艾滋病很多人都是感觉是非常的害怕的,其实艾滋病的传播并没有大家想象的那样的迅速的,掌握好心理治疗的方法就可以帮助解决恐艾症啦,下面就来具体的看看吧。

为什么会产生“恐艾症”?

从目前接触的“恐艾症”患者看来,大部分都有过不洁性交、吸毒等高危行为,而且多半具有一定的文化水平。他们也善于在网络上、现实中寻找解答,却依然对艾滋病的防治知识一知半解。其实,艾滋病病毒的感染确实与吸毒、不洁性生活史等行为有关,有过这类高危行为的人就会在心理上产生恐惧感,害怕自己感染了艾滋病。同时,艾滋病急性感染的初期症状类似感冒引起的发烧、头痛、淋巴结肿大,而“恐艾症”患者就会把本来是感冒引起的一些症状当成感染了艾滋病毒。

根据真正诊断艾滋病的标准,感染上艾滋病病毒的人,全部都会出现抗体阳性。虽然目前研究发现,抗体阳性出现的时间有一段“空窗期”,但有过高危行为之后3个月内检测不到抗体阳性可基本排除感染的可能性,6个月之后仍为阴性便可100%排除。

“尽管如此,仍有一大批高危行为已经过去几年的人,仍然活在对艾滋病的恐惧和害怕中。

应对“恐艾症”我们该做什么?

面对这一人群,心理疏导是最重要的。艾滋病恐惧症者大多有过高危行为,这些行为确实会使艾滋病感染的机会大大增加。另一方面,由于这种行为是社会道德规范所不容许的,因而在内心深处,他们经常感受到道德的谴责和社会的压力,产生矛盾感、羞耻感、负罪感。加之对艾滋病知识的一知半解,因而夸大艾滋病的传染性,把一些艾滋病症状与自己的感觉一一对号入座,使自己陷入深深的恐惧当中。一些心理素质差的人更容易患艾滋病恐惧症。这种病症也反映出了他们的性格缺陷。面对这一群体,要给予他们更多的关爱,帮助他们摆脱艾滋病恐惧症的阴影。

远离艾滋病和“恐艾症”的几种可能

在这个性观念越来越开放的时代里,性传播疾病已经成为一大社会痼疾,这是医学目前解决不了的问题,但是在远离艾滋病和“恐艾症”方面。

1、性生活做好防护

通常我们认为只要不“乱交”,是固定性伴侣就不会感染艾滋病,但根据近几年临床病例看,固定性伴侣更容易使人放松警惕,少用甚至不用安全套。“性传播途径增多意味着性生活应该尽可能使用安全套,因为你不知道你的伴侣是否被感染。”统计数据显示,有一半以上的艾滋病携带者的家属会被感染,而他们并非全部是有多个性伴的人。

2、拒绝多个性伴侣

多个性伴侣容易感染艾滋病与个体在多个性伴侣交往中感染性病分不开,个体在患上性病后更容易感染艾滋病病毒。

若性病患者的皮肤粘膜有炎症或溃疡,性交时爱滋病病毒就容易进入体内。即使无破损或溃疡,也可因刺激生殖器部位的免疫反应而使爱滋病病毒较易传播。此外,爱滋病病毒感染者如同时患有性病,通过性传播艾滋病毒的危险性可比HIV感染者高3~5倍。

爱滋病是一种通过性等多种特殊方式传播的传染性疾病,性伴侣越多,感染HIV病毒的几率越大。

3、不拒绝排斥心理干预

“恐艾症”表现为与现实不相称的担忧并表现为社会行为的紊乱,心理干预先是给他做心理治疗,再适时开些抗焦虑药,用以缓解、排除内心的疑虑,进而帮助来访者澄清情绪困扰,质询患者认知偏差,帮助其客观评估自身状况(包括风险水平、躯体症状、情绪与行为冲突等),学习有效管理情绪,恢复社会功能。

那么你是不是清楚了,知道要怎么样才能解决自己对于艾滋病的恐惧呢,对于艾滋病来说,不要去惧怕,更多的进行心理上的治疗就是非常重要的事情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