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心理频道 > 心看点

心理学为你解读那些爱打小报告的人

心理学为你解读那些爱打小报告的人

从上学的那天起,我们就开始接触了“小报告”,到如今我们都进入了职场,热离不开“小报告”。总有那么一两个人,动不动就往老师、领导身边凑,有意无意地把大家私底下开的玩笑、组织的活动“送”到他们耳朵里去。尽管不容易被抓到真凭实据,但每个人其实都心知肚明,并暗自防范这些“告密者”。

告 密行为自古有之。秦朝最先以法律形式鼓励公开告密;明朝形成“内厂、东厂、西厂及锦衣卫”四重监视体系。现代社会,从小学开始,“线人”式管理就近乎常 态。日前有报道称,深圳某小学设立“情报专员”,定期向老师提供情报。相信很多“80后”也经历过全班被老师逼着写纸条,互相检举坏人坏事。

尽 管没有证据,但怀疑自己被告密的人都会满腔怒火。经常都会听到这样的言论“我上初中时就被女生打过小报告,被老师痛批。当时特别愤怒,那是一种被人窥视、 背叛的感觉,比被人当面骂还愤怒。”有网站调查发现,许多打过小报告的人认为,自己是为了维护自身利益以及让上级了解情况;但82.5%的人认为打小报告 与向领导反映问题存在本质差异,被打过小报告的人则认为“告密者”别有用心,是为了拉拢与领导的关系。

打小报告被人不屑,可总有人热衷于 此。究其原因,是因为它能带来利益。打小报告首先是与管理者亲密接触的“捷径”。他们需要了解下属动向,但不能时时盯着,告密者恰恰满足这种需要。其次, 有些人缺乏自信、虚荣心较强,会通过打小报告突出自己的“能力”。看到他人被批评,他们会觉得平衡。再次,能力差的人会以此获得管理者的“信任”,弥补能 力缺陷。最后,打小报告还是一种满足报复心理的手段,比如在学校里常能听到“不听我的就去告诉老师”这样的话。

打小报告的习惯多是从小养成,在我国有着天然的“土壤”。在西方国家,用学生管理学生的方式匪夷所思。美国将军麦克阿瑟在西点军校时曾遭受高年级学员体罚,但在接受法院调查时,他始终没有说出那几位学员的名字。

巴 金在《怀念马宗融大哥》中写道:“(我们)无所不谈,但是讲的全是心里的话,真可以说大家都掏出了自己的心,也没有人担心会给别人听见出去‘打小报 告’。”打小报告使人与人之间失去信任,多数人惴惴不安,没有安全感,团队气氛紧张不安,人际关系疏远戒备,要重建信任相当困难。

好文推荐:

关于女人私处的25个小秘密 >>>

盘点女人经常自慰的3个好处 >>>

男人精子对女人有十个好处 >>>

女人性欲过强易患的5种病 >>>

女人最容易怀孕的7个时段 >>>

十月怀胎 图解胎儿发育全过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