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为你解读那些爱打小报告的人
从上学的那天起,我们就开始接触了“小报告”,到如今我们都进入了职场,热离不开“小报告”。总有那么一两个人,动不动就往老师、领导身边凑,有意无意地把大家私底下开的玩笑、组织的活动“送”到他们耳朵里去。尽管不容易被抓到真凭实据,但每个人其实都心知肚明,并暗自防范这些“告密者”。
告 密行为自古有之。秦朝最先以法律形式鼓励公开告密;明朝形成“内厂、东厂、西厂及锦衣卫”四重监视体系。现代社会,从小学开始,“线人”式管理就近乎常 态。日前有报道称,深圳某小学设立“情报专员”,定期向老师提供情报。相信很多“80后”也经历过全班被老师逼着写纸条,互相检举坏人坏事。
尽 管没有证据,但怀疑自己被告密的人都会满腔怒火。经常都会听到这样的言论“我上初中时就被女生打过小报告,被老师痛批。当时特别愤怒,那是一种被人窥视、 背叛的感觉,比被人当面骂还愤怒。”有网站调查发现,许多打过小报告的人认为,自己是为了维护自身利益以及让上级了解情况;但82.5%的人认为打小报告 与向领导反映问题存在本质差异,被打过小报告的人则认为“告密者”别有用心,是为了拉拢与领导的关系。
打小报告被人不屑,可总有人热衷于 此。究其原因,是因为它能带来利益。打小报告首先是与管理者亲密接触的“捷径”。他们需要了解下属动向,但不能时时盯着,告密者恰恰满足这种需要。其次, 有些人缺乏自信、虚荣心较强,会通过打小报告突出自己的“能力”。看到他人被批评,他们会觉得平衡。再次,能力差的人会以此获得管理者的“信任”,弥补能 力缺陷。最后,打小报告还是一种满足报复心理的手段,比如在学校里常能听到“不听我的就去告诉老师”这样的话。
打小报告的习惯多是从小养成,在我国有着天然的“土壤”。在西方国家,用学生管理学生的方式匪夷所思。美国将军麦克阿瑟在西点军校时曾遭受高年级学员体罚,但在接受法院调查时,他始终没有说出那几位学员的名字。
巴 金在《怀念马宗融大哥》中写道:“(我们)无所不谈,但是讲的全是心里的话,真可以说大家都掏出了自己的心,也没有人担心会给别人听见出去‘打小报 告’。”打小报告使人与人之间失去信任,多数人惴惴不安,没有安全感,团队气氛紧张不安,人际关系疏远戒备,要重建信任相当困难。
好文推荐:
-
有正确的自我观念 心理更健康心理健康是如今很多人都追求的,但是现实中我们总是会受到来自各方各面的人的压力,因此心理健康就很难维持。尤其是青少年,更容
-
青少年好胜虚荣心理要克制处于青春期的孩子如果不注重心理健康,很容易走进心理误区,很多孩子正是因为这样才会患上一些心理疾病。如今,青春期的孩子为什
-
90后大学生 容易踏入心理陷阱90后这一代人,没有70后的朴实,没有80后的冲劲,给人一种十分叛逆的感觉。很多90后的大学生从来都不注重心理健康,很容易走进心
-
家长要预防孩子青春期社交障碍我们每天在工作中和生活中都会和比人打交道,这样的行为可以说是一种社交。但是,诸位有没有发现,现在很多的孩子在青春期的时候
-
处在青春期 怎么调节自己的情绪每个人都会有情绪,每个人都会有青春期,青春期和情绪是密不可分的,也是和心理健康有关联的。因为,处在青春期的时候,自己的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