恋物癖精神病患者的心理分析

恋物癖精神病患者的心理分析

恋物癖精神疾病属于一种性心理障碍,多见于男性。这种不健康的心理使得他们在满足自己的性需求上面采取了错误的行为。既给自己的心里带来了沉重的负担,也影响到周围人的正常生活。

为什么恋物癖患者会出现这些令人不耻的行为呢?他们的内心世界究竟是什么样的?我们来分析一下。

恋物癖患者心理

恋物癖是属于性倒错疾病中的一种,其特征为患者难以克制不去迷恋异性的衣物,而患者中几乎只有男性才会这样,故衣物多为女性的内裤、胸罩、丝袜、鞋子、皮带、装饰品等,我们称这些为“迷恋物”,他们常会借着手握、摩擦或鼻嗅此迷恋物幻想性的自慰,甚至自己或要求性伴侣在性行为时穿戴起此迷恋物.恋物癖的发病机制尚不清楚。有的学者认为这与下丘脑中枢神经介质分泌失调有关;也有人认为这是由于对异性肉体的原始欲望和渴求所致;比较肯定的一点是由于童年环境与性意识混乱对人格发展所起的阻碍作用导致恋物癖。据临床了解,一些患者童年就习惯于抱着母亲的衣物、头巾睡觉,否则就不易入眠.这类情况如不及时纠正,长大后就容易形成恋物癖。

对恋物癖目前尚无特效药物治疗,但可施行心理治疗,配合环境教育与约束,能够矫正大多数恋物癖者的行为.对于恋物癖的防治要从幼儿教育开始,重视环境对幼儿人格的影响。在不同年龄阶段要根据儿童与少年的心理特征进行必要的性教育,引导他们正确认识两性生理和心理的差异,消除对异性的过分神秘感,鼓励他们努力学习,积极参加集体活动,培养良好的个性品质,尤其是自制力、果断性和品德修养.这些措施都有助于预防恋物癖。

恋物癖者一定要有矫正自己异常行为的坚定决心和信心,不要因为自己的行为难于纠正和易复发而自卑,要加强道德修养,主动参加有益身心健康的社会交往活动,少接触易引起性冲动和性挑逗的情境和物品,少看带有色情内容的文艺作品和影视节目。

如果发现自己有这些不健康的行为,或者发现周围有恋物癖行为的人群,一定不可以任其发展。尤其是身边的亲人和朋友要起到关键作用。帮助患者克服自己的心理障碍,及时去求助医生诊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