抱怨情绪 只需21天轻松搞定

抱怨情绪 只需21天轻松搞定

抱怨情绪,是每个人都会有的,有的人可能抱怨一会儿就好了,但是有的人也可能一直都在抱怨,做什么事情都会抱怨,抱怨工作事情多,抱怨学习压力大,抱怨家里孩子不听话,抱怨老公不体贴……这些心理你可以有,但是一定不要一直都这样,因为这种情绪是可以传染的,而且也会影响你周围的人,更会对你的生活造成不良影响。

抱怨成为“全民情绪”

“抱怨是最消耗能量的无益举动。有时候,我们不仅会针对人,也会针对不同的生活情境表示不满;如果找不到人倾听我们的抱怨,我们还会在脑海里抱怨给自己听。”台湾心灵作家张德芬说。如今,抱怨已不是某个人的发泄渠道,而成为一种“全民情绪”。国内一项调查显示,65.7%的职场人表示自己每天抱怨1~5次,4.8%的人每天抱怨多达20次以上。抱怨在其他国家也同样流行。美国某无线网络公司调查发现,约70%的人表示,有的同事总爱发牢骚,其中67%的人认为这影响了自己的工作效率;英国一项最新调查显示,英国人平均每天要花14.5分钟向亲友倾吐郁闷心情,相当于一生中要花106天发牢骚;法国调查显示,93%的人认为本国人爱抱怨;澳大利亚心理学会调查显示,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抱怨自己“压力大”。

在美国著名心灵导师、全球“不抱怨运动”发起人威尔·鲍温看来,人们喜欢抱怨主要有5方面原因。第一,当自己得不到更多关注时,就容易抱怨,这是人的心理诉求。比如,我们向他人抱怨工作繁重,潜意识是希望别人多做一些。第二,人们想逃脱自己的责任,或在工作、家庭中遇到问题。第三,出于炫耀心理,因为人们总会抱怨和自己不一样的人,当他抱怨别人缺点时,其实就在暗示自己没有这种缺点。第四,有的人抱怨是因为自己表现得不够好,这样的人往往很难超越自己。最后,有人是因为想控制别人,当目的达不到时,就容易用抱怨还击。

不抱怨带来神奇变化

无论是哪种抱怨,带给我们的影响都是消极的。美国《时代》周刊曾这样形容,“抱怨像口臭会传染,而习惯抱怨的人,就是在向自己的鞋子里倒水。”中国心理卫生协会常务理事李建明教授表示,这句话形象地说出了抱怨对个人和群体心理的影响。一方面,它让人们变成“受害者”,为挫败、失落、愤怒找到正当理由,导致其心态失衡、言语失礼,甚至行为失常。另一方面,抱怨传递的负面情绪会动摇团队“军心”,成天被“祥林嫂”倒“苦水”,亲友也不堪负荷,长此以往,会破坏家庭关系和人际圈子。

更重要的是,抱怨伤身。美国斯坦福大学医学院神经内分泌学教授罗伯特·萨波尔斯基研究表明,老抱怨会强化消极思维,进而导致大脑产生一系列不良变化。听别人抱怨产生的后果更严重。研究显示,听人抱怨超过30分钟,就会导致压力激素皮质醇水平升高,从而阻断神经元联系、加速细胞死亡。反复被负面情绪袭击,容易导致认知功能减退。

张德芬说:“天下只有三种事:我的事,他的事,老天的事。抱怨自己的人,应该试着学习接纳自己;抱怨他人的人,应该试着把抱怨转成请求;抱怨老天的人,请试着用祈祷的方式来诉求你的愿望。这样一来,你的生活会有想象不到的大转变。”蒂莫西·费里斯则用时3个月,做到了连续21天不抱怨,并体会到了它给生活带来的神奇改变:1.解决事情的能力增强。每当要描述一件事或一个问题,他都会先在脑子里自问自答,并尽量找出解决方案。2.学会随时赶跑负面思维和消极情绪,让自己的精神和睡眠都得到质的飞跃。3.用陈述事实代替抱怨,让沟通更高效。4.提出建设性意见,无形中引导身边人多思考、少批评,许多问题顺利解决。

少了抱怨的职场,你会发现工作更顺利;少了抱怨的生活,你会感到更快乐。有人说,不抱怨是自己与自己建立的心灵契约,是一种阳光、积极、独特的心灵体验。研究也显示,很少抱怨的人生活态度更积极,幸福感强,家庭和朋友关系处理得更好,而且更加自信。李建明说,我们无法改变世界和他人,唯一能做的就是改变自己。“人无所谓好坏,一切思想使然”,心态变了,世界也会变得开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