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心理调节变为治疗失眠的好方法

让心理调节变为治疗失眠的好方法

生活节奏越来越快,工作压力越来越大,睡不好的时候我们就想到去医院,其实不知道这是我们的心理原因在作怪,那么我们怎么样才能休息好呢,原来心理调节是最重要的。

失眠人群常与抑郁相伴

曾有一位17岁的高三学生,去年参加高考。平时这个孩子性格活泼,成绩也很优秀,但临近高考时的一次考试,成绩没有预期的好,该同学就开始整晚整晚不想睡觉,拼命熬夜看书。一开始精神状态不错,但渐渐的,该同学白天出现精神萎靡,晚上精神却异常兴奋,且总想上厕所,出现严重的尿频现象。还有一位38岁的中年女性,该女性事业做得相当出色,对家庭和孩子也认真负责,但是去年底开始,该患者描述自己在照顾完家人和孩子,再忙完自己手上的工作后,上床怎么也睡不着了。

类似这种情况的患者非常多,也包括一些其他类型的失眠患者。陆瑾说,在2006年六城市(北京、上海、广州、南京、天津、杭州)的失眠情况调查发现,我国成年人失眠患病率为57%;约50%的失眠症患者伴有各种精神疾病。慢性失眠可引发抑郁,反之抑郁也是失眠最常见和最主要的原因。抑郁患者最常见失眠症状是入睡困难(62%);其次,凌晨早醒并难以再次入睡者占52%;觉醒后感觉非常疲劳者占50%,每夜醒来数次者占50%;梦频者占48%。专家提醒,南京还是有不少失眠人群存在的,但是重视并接受治疗的人往往还不够。

中医角度说失眠

在专家眼里,失眠一味吃药不靠谱,弄清失眠的具体原因是第一步。陆瑾说,根据中医的睡眠学说,失眠是由于病邪的侵扰或神志等因素导致了脏腑功能的失调,*出现阴阳的偏盛偏衰,扰乱了心神,因此发生失眠。现代医学的研究发现,失眠与焦虑、抑郁有密切联系,如果失眠症患者得不到及时诊断和治疗,极可能出现焦虑、抑郁或其他心理或医学问题。在临床上表现为阴阳失衡的不同病理阶段,早期的病因病机较为单纯,后期因涉及的脏腑较多,症情也相对复杂多变,病情反复无常,其顽固性在很大程度上严重挫伤了患者治疗的信心。这也正是治疗的困难之处。

其中,尤其难治的是顽固性失眠,这类患者的常见症状表现为:面容倦怠而神情亢奋、双目惺忪,伴有明显的焦虑、情绪不稳定、言辞较激烈,入睡十分困难、易于惊醒、醒后不易入睡、纳呆、大便秘结、尿频,伴明显的头昏头痛或目胀耳鸣、心慌胸闷等不适,舌尖红苔薄黄或黄腻,脉弦长或弦紧有力。或面容憔悴、枯槁或两颧泛红,双目无神或充血,精神不振或语言低怯、沉默少言,反应迟钝,入睡困难,睡眠中多梦,易惊醒,醒后可再入睡,但不能熟睡,白天困倦乏力,形寒肢冷或手足心热,大便稀软或便秘,夜间尿频,舌质淡胖或舌红少津,脉沉细无力或细数等等。如何治疗这类失眠患者,是目前临床研究的一个重点。

治疗失眠,心理调整很关键

一些失眠患者在西药治疗效果欠佳后,选择中医针灸,通过辨证选穴,以百会、四神聪、印堂、神门、足三里、太溪、内关、三阴交、心俞、脾俞等穴位进行针灸,结合药物敷贴、耳压疗法等,拔罐疗法、梅花针、指压法等治疗方法,采用针灸结合心理干预的模式进行治疗,很多人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在针灸科诊室里有很多顽固性的失眠患者,甚至有几十年的失眠患者,还有长期服用抗抑郁、抗焦虑药物的患者,由于担心药物的副作用或服用药物无效而求治于针灸。在治疗初期,部分患者会表现为无效,这时如果能够配合心理疏导可帮助其树立信心,勇敢面对失眠,积极配合治疗。在治疗中很多患者会出现病情的反复,这是治疗中最棘手的问题,这时患者容易丧失信心,放弃治疗,此时在心理疏导的同时,要重视及时结合病情的改善转变其长期失眠形成的劣势心理状态,并且引导和鼓励患者重新建立起优势心理状态,加强锻炼自己的意志,通过自身的不断调整彻底摆脱失眠的痛苦。

治疗失眠,心理调整很关键。根据患者的不同症状表现,我们根据患者的经历和环境以及心病治疗是最好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