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发事件来临,群众心理如何反应

突发事件来临,群众心理如何反应

现在社会上,还是工作中遇到的事情越来越多,那么突发事件突然来临的时候,群众心理会怎么反应呢,小编今天给大家列举了五种,这几种让人们的情绪找到了一种发泄的渠道。

其一,借机发泄心理。转型期的中国,因为社会的剧烈变化、利益的重新分配以及各个社会阶层的不同际遇,使得许多人的生活压力加大,心理上产生了相对的被剥夺感,甚至在一定范围内滋生着不满情绪;某些地方政府许多行政不作为、乱作为,也在一定程度上损害了群众的利益,而类似信访等社会表达渠道的不畅通,又使得一些群众感到无处说理,心理压抑。

其二,逆反心理。当起因事件发生后,一些政府有关部门出来“辟谣”或“定性”时,因其此前的行政不作为和乱作为,在某种程度上损害了在民众中威望和公信力。因而,无论政府如何解释,人们不仅不大相信,反而将其视为政府推卸责任、隐瞒事实的借口。“辟谣”或“定性”不仅无法起到安抚人心的效果,反而起到了火上浇油的作用。

其三,表现欲和英雄情结。个人进入群体后,总有一种表现欲。特别是,现代化造成个体间的距离以及因此形成的对人性的异化,并没有改变人类渴望群体生存这一本能性的需求,但会以另一种方式表现出来。

其四,盲目从众心理。许多参与事件的人,可能根本没有意识到事件发展的严重性,更无法说清自己参与该事件的目的和动机,而只是“看着别人跑过去,我也跟着跑过去了”。这种从众心理可能会使一个极小的事件在很短时间内聚集起几千人上万人来,从而聚集起巨大的社会能量。这种能量一旦得不到及时疏导或缓慢释放,就可能演变为严重的社会冲突。

其五,法不责众心理。在群体性事件中,个人之所以参与其中,法不责众心理起到了重要的作用。许多参与事件的人认为,只要人一多,个人混在群体之中,做着和其他千百人相同的事,往往相信自己的行为不会受到追究。群体行动中个体的去身份化现象是这种法不责众心理产生的最为主要的根源。

所以,就是需要我们上面在遇到突发事件的时候,需要有一个科学的引导,这样我们才能让群众用一个正确的心态去面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