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疾病会让你性格突变
一是睡眠障碍。精神病人的失眠与神经衰弱的失眠不同的是:精神病人失眠无明显原因,无痛苦体验,也从不主动就医。有的即使是彻夜不眠,次日仍毫无倦意。有的病人感到精力过人,但仔细观察可发现病人注意力不集中、思维散漫、言语杂乱、动作增多等。
二是性格改变。原来是热情、乐观、合群、善于交往的外向型性格的人,突然变得沉默寡言、孤独,对以往很合得来的人亦不理或疏远。如果没有特殊原因,突然发生了明显的性格改变,就应引起重视。
三是情绪反常。精神病人的情绪改变亦往往是毫无原因的,即使小“刺激”,也会引起大“反应”。如躁狂症病人常表现为终日喜气洋洋、过分热情;抑郁症病人则表现为情绪低落、郁郁寡欢;还有一些病人出现情感倒错,如听到不幸的消息反而哈哈大笑,得知高兴的事却唉声叹气。
四是过分多疑。这类人对周围人的一言一行都特别敏感。如听到有人讲话,就怀疑在议论自己;甚至有人咳嗽也疑为是针对自己的。这种多疑和正常人的多疑不同的是,虽经事实证实而否定,但仍坚信不移,很难说服。这种病态思维被称之为妄想。
五是动作和行为异常。这是精神活动的外在表现,一般比较容易识别。如具有被害妄想的病人往往对妄想对象突然发生攻击行为;情绪高涨的躁狂病人可有过分装饰;情绪低落的抑郁症病人则常呆坐、呆立或默不作声;具有幻听的病人侧耳倾听,或作出相应的行为反应,如对空叫骂等。因此,对疑有以上精神异常迹象者,应及时到专科医院进一步检查。
1950年代中国精神疾病总发病率为2.7%。1980年代以来发病率呈明显上升趋势。有专家根据部分地区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推测,目前,精神分裂、抑郁症、脑炎和梅毒等重性精神病的患病率为13.47%。病人总数约为1600万,其中精神分裂症高居首位,600万,相当于每60户居民中就有一例,每年还会有至少10万名新的精神分裂症病人产生。强迫症、焦虑症、恐怖症等轻性精神病中,北京地区调查,患病率为35.18%。
精神疾病所造成的负担,在目前中国疾病总负担中排名第一,已经超过心脑血管、糖尿病和恶性肿瘤等疾患。中国各类精神疾病约占疾病总负担的1 / 5,换句话说,占全部疾病和外伤所致残疾及劳动力丧失的1/5。
有专家认为,目前最应关注的是成年人中的精神分裂症和抑郁症患者。从长远看,老人的精神障碍问题也不容忽视。随着中国人口老龄化,老年痴呆症(阿尔茨海默病)在我国65岁以上老人中患病率已达3%。老年人中的抑郁症患者也值得关注。这种情况的增加与中国“一刀切”的退休制度有关,由于失落感而逐渐发展为抑郁症。
-
抑郁症失眠怎么办?食疗可以解决生活中不少人都有失眠抑郁的情况,失眠抑郁要采取合适的方法来解决,养心安神粥能有效改善失眠状况,枣仁粥具有改善失眠的作用,
-
产后抑郁症失眠怎么办?不少女性生完宝宝后会出现失眠的情况,也有不少女性有产后抑郁的情况,抑郁容易导致失眠,所以要及时改善抑郁的情绪,家长应该要
-
焦虑症如何食疗?治疗焦虑症的食物焦虑症可以通过食疗的方式来改善焦虑症状,主要是情绪过于焦虑,造成的精神压力过大,容易导致焦虑症的产生,患者会产生烦闷的情
-
孕期焦虑症有哪些表现?不少女性在怀孕期间会产生焦虑的心理焦虑症,会影响到睡眠,如果出现焦虑的情况,需要及时缓解焦虑的心理,孕期情绪波动比较大,
-
经常精神紧张如何改善?精神紧张可以通过放松疗法来改善精神紧张的状况,尽量调整自己的生活状态,缓解精神压力,在生活和工作中如果遇到难题需要稳定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