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心理频道 > 爱健康 > 心病案例

元芳走红 网络流行语映射出来的心理焦虑

元芳走红 网络流行语映射出来的心理焦虑

网络是一个非常大的世界平台,人们都能在这个世界当中畅所欲言,从而导致网络流行语层出不穷,一句话能让几百万人不断点击,从这点上看,可以映射出人们心理的一个焦虑。

继“杜甫很忙”、“包青天很黑”之后,“元芳,你怎么看”这部陈年旧剧《神探狄仁杰》的一句台词在网络上大火,一天之内被网友问到250万次。

一篇新闻稿件引发“元芳走红”

记者追查这句话起源发现,这句话当年在电视剧热播的时候就曾经有人用过,但并没有像现在这般大火。而最近火起来,与一篇新闻报道有关。今年四月份,网上转载了一篇《福建泉州闹市高楼坠落一只女性断脚》的报道。这篇报道中死亡的女子身首异处,但被警方判定为自杀,引起网友质疑,当时有网友就对此进行了调侃,像接台词一样模仿剧中人物的口气和台词进行了回复,其中第一句就有“元芳,你怎么看?”这句话。而至今这篇报道和网友回复仍然挂在网站上,回复已经达到了5万多条。

最近,有几起和此案相似的案件也引起了网友质疑,于是有心的网友再次拎出了“元芳,你怎么看?”这句话进行回复。一时引发了连锁反应,这句话像滚雪球一样越滚越大,成了网络走红语,进而“元芳体”也被网友源源不断地开发出来。

电视台借“元芳”营销节目

每一次网络语和网络体的走红,都离不开网友和营销公司的力量,尤其是国内几大门户网站的论坛、微博等都是其走红的强大平台。从心理学层面看,“元芳体”迅速走红,与广大网友心理、性格有直接关系。网络流行语层出不穷,“一句话说一遍是随意,重复三遍就显得有趣,十几个人在不同场合都说就变得很搞笑了,从而越来越多的人加入!”不过,随着网络推陈出新的速度越来越快,网络流行语的寿命也越来越短。

当然,众多公关公司的营销作用也非常明显。据悉,在“元芳体”被爆出来不久,就有某广告名人跳出来“认领”。不去追究此人到底是不是发起者,但这种网络语言的推广确实离不开广告策划公司的推广。他们有可能不是发起者,但是在营销上,他们肯定是能用的极尽所用。

“元芳”暗合某些“潜规则”

在网友看来,一句“贾君鹏,***喊你回家吃饭了”反映了“老男孩”们对烟火人间和汤水生活的依恋;一句“你还记得当年大明湖畔的夏雨荷吗”直逼痴男怨女们对前尘往事的辛酸追忆;一句“元芳,你怎么看?”则洗练地表达出了适应潜规则的难处与智慧。

专家对记者表达了相似的看法,“元芳体走红背后,更多的是公众对某些现实现象无奈的一种表达。元芳是个虚拟人物,对网友来说,不管你怎么问,他都不会烦,当然也永远不会给你答案,但有时候网友这么提问,并不是真的没有答案,而实际上他在提出问题时的动机和语气是无奈的、调侃的。因为网友已经习惯了以一种隐晦的方式嘲讽社会人生百态,表达积聚已久的懊恼、猜疑。千万次地发问,其实是一种‘集体焦虑’,公众们期待有人去倾听回应。”

好文推荐:

十二星座在现实生活中的生活态度 >>>

离婚女人给婚姻围城女人的9个忠告 >>>

揭秘!成功人士自身具有的强大心理 >>>

情侣亲密程度从手部小动作分析 >>>

恋爱的时候有些事情还是不说为好 >>>

新老板跟老员工怎样才能“和平共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