控制欲强是内心恐惧的表现
有一位母亲,悄悄地去配了一把儿子抽屉的钥匙,常在半夜翻看儿子的日记和其他东西。升到高中时,儿子终于发现了,母子关系很紧张。其实儿子很自律也很聪明,可是母亲则因为自己职业不理想,过于苛求孩子的优秀,才会如此焦虑。此事发生后,儿子一度坚持要在外租房独立生活。
有些妻子,因为对丈夫的情感有怀疑,于是千方百计想了解他在外面所有的活动和所有接触的女人。这样的心态和行为除了对自己造成伤害外,还会破坏夫妻和亲子关系。
控制者的焦虑是相同的,控制的方法却呈多种状态:威胁、诱惑和奖励。
常用的方法一是揪住对方曾经犯过的错,威胁他,以造成他的“负罪感”和“恐惧感”。还有就是对他百般地好,万一发现问题就发问:“我对你那么好,你怎么那样没有良心……”这样做的目的,是一旦他做了越轨之事之后,使他有“负罪感”和“内疚感”。
除生活场景外,在社会生活中的控制者,更多是利用相关条件控制他人的行为,但是事实上却难以控制人心。民主与法制社会的特点是按规则行事。在制度和规则下人的心理精神是自由的,人格是独立的,而封建社会的特点是“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
一般而言,控制欲只是控制者自己的心理需求,却并不能控制事态的发展。
控制欲是弱者的心理,是示弱的行为,是控制者为了抚慰自己的焦灼与不安。事实上控制对对方是无效而有害的,最直接的后果是破坏关系,于事无补。
控制永远只能是一种欲望,没有人会被真正地控制住,所谓的被控制也只是对方为了某种需求的妥协。
控制者的精神心理是痛苦、焦灼的。而被控制者则常常是控制者的心理的遥控器。一举一动都牵扯着控制者情绪。
一旦谁成了控制者,他就会越来越弱,越来越紧张、恐惧、绝望。
控制者是紧张的,内心有爱的人是放松的。
我们可以有期待,却不必处心积虑地控制他人。假如我们能够坦然接受任何事实,我们就战胜了在心理上胁迫我们的危机。
控制者永远处在不安全之中。而最大的安全感,来自我们能够打开心门,坦然接受事实,努力控制自己的情绪,勇于对自己的生命负责。
恐惧和爱是相对立的,当我们懂得了如何爱自己,学会给自己内心填满爱的能量,恐惧就会渐渐消散。
-
最流行的5种心病 你全都中了吗其实心理学家说,在生活中每个人都会多多少少的存在一些各种各样的心理方面的疾病,而且在现在这种忙碌的生活里面,那么最主要的
-
心理学针对冠心病的治疗方法冠心病属于内科疾病中的高发病,并且它是一种多发性的疾病。对于患者来说,找对冠心病的治疗方法很重要。如果能有效的运用心理医
-
癌症患者要学会心理自我调节癌症治疗过程中,不单只是患者家属对患者进行护理,患者也要对自己做心理护理,癌症患者要学会心理自我调节的重要性在于,
-
考试综合征患者的心理学基础考试综合征患者的心理学基础:(一)、从心理学角度看,考试综合症无非是“回忆”受到了紧张情绪的干扰。学生在考试时往
-
心理因素引发的“早泄”案件心理因素主要有下面几点:1、不要害怕早泄,正确对待它早泄的男性多半会很焦虑,担心自己是否会进一步发展为阳痿,甚至开始回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