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亲严厉母亲溺爱,逆子持刀向双亲
一些父母在教育孩子时,总喜欢一个唱白脸,一个唱红脸,这边打完那边哄。殊不知两种截然不同的教育方式同时施于一个人,往往会造成孩子懒惰、依赖性强的性格,甚至导致暴力行为。最近广州白云心理医院青少年心理科就接到了这样一个案例:由于父亲过于严厉、暴力,母亲过于软弱、溺爱,最终导致长期承受两种反向教育的16岁独生子打骂父母半年有余的情况。
小马,16岁,身体健康,微胖,在咨询室说话时头低垂,声音沉闷。小马出生在一个幸福的家庭,妈妈是高中教师,爸爸是公司主管,妈妈非常疼爱孩子,一直当他是手中宝,以至于当他已经读五年级了,还不让他自己动手做事,甚至吃苹果都要把皮削了再送到孩子手里,导致孩子比较依赖母亲。小马与父亲的感情较为淡漠,因父亲教养方式简单粗暴,经常打孩子,爱唠叨,声音很高,但内容重复较多,引起小马对父亲的反感和怨恨。小时候曾有两次经历令小马记忆深刻:一次是与母亲吵架,盛怒的父亲将家里养的一窝小鸡活活摔死;另一次是阿姨送来一只兔子父亲准备杀掉,母亲劝父亲将兔子灌醉再杀,父亲不听,执意用棍子将兔子打死,小马觉得父亲很残暴。初中时的小马学习成绩优秀,是数学奥赛班的尖子生,但后来接触电脑游戏,作息时间黑白颠倒,从此学习成绩迅速下滑,上课不专心,经常睡觉,不喜欢班主任,对家庭、老师和同学均感失望。后来小马情绪越来越消沉颓废,上网成瘾,父母试图阻止其玩电脑游戏,而对父母大打出手,并多次用剪刀刺伤爸爸,用玻璃瓶砸父亲,让父亲跪下,爸爸问其为何打自己,小马告诉父亲“因为你不听话”。母亲也不甘忍受痛苦离开孩子去娘家居住。无可奈何,父亲只能将小马送往广州白云心理医院青少年心理科救治。
原因:父母性格与教育方式迥然不同
青少年心理咨询专家陈星通过小马在学校、家庭和学习成绩等综合表现确定小马是青少年行为障碍,需要进行行为与心理干预,而深层次的原因归咎于父母的性格与教育方式迥然不同,并且和孩子严重缺乏沟通交流。
小马对父母大打出手看似是由于父母阻止其玩电脑游戏的事件引起的过激反应,但仍能折射出其家庭暴力的隐患和家庭责任感的缺乏。责任感是对自己负责、对生活负责、对别人负责。它是一个人个性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小马家长比较忽视这方面的教育,父亲倾向于用简单暴力的方式解决问题,比较唠叨。小马与父亲的沟通不良也使其产生自我封闭倾向,伴有低落颓废等不良情绪。母亲比较溺爱,缺乏理性的沟通。在长期承受这两种反向教育中,小马最终身心发展出现了障碍。
分析:青春期亲子关系的危机导致家庭内暴力
面对小马对父母亲的打骂,甚至是刺杀等暴力行为,心理咨询师陈星分析说,这与小马早期所受到的有缺陷的亲子教育有关。父母在养育孩子的时候,过度地承担了孩子应该做的一些事情,比如洗衣、收拾屋子之类。在过多承担责任的同时,父母自然赋予了自己无上的特权。这样一方面剥夺了孩子应有的成长锻炼机会;另一方面,父母很容易把孩子当做自己的私有财产来支配(虽然是在爱心下的支配),没有把孩子当做独立的人予以尊重,并理所当然地把自己的价值观加到孩子身上。因此很容易造成亲子矛盾的产生,于是,对孩子进行批评、教训的话越来越多,表扬的话越来越少,甚至动手“镇压”。这样做的结果便导致孩子产生逆反心理,最初和父母顶嘴,继而和父母对骂,对打,严重甚至患上躁狂症、抑郁症。
专家建议:父母教育孩子,态度应该一致
针对小马的施暴情况,陈星认为宜采用“认知领悟”的方法,使家庭中的每个成员正确认识到自己的责任和义务,从而构建起健康和谐的家庭结构。
首先,父亲应该清楚了解打骂教育是在教孩子使用暴力,会让孩子心里充满了恐惧。这丝毫不能帮助孩子确立正确的正误观念,只会教会他暴力是一种能控制别人的办法。其次,母亲要承担起教育子女的责任,而不是一味地溺爱孩子。另外,夫妻之间应该互相尊重,不宜在孩子面前吵架、相互揭短;第四,父母双方应加强沟通和交流,形成一致的教育态度和方式;最后,小马还应认识到为人子女,尊重父母也是一种应有的礼貌和义务。
-
最流行的5种心病 你全都中了吗其实心理学家说,在生活中每个人都会多多少少的存在一些各种各样的心理方面的疾病,而且在现在这种忙碌的生活里面,那么最主要的
-
心理学针对冠心病的治疗方法冠心病属于内科疾病中的高发病,并且它是一种多发性的疾病。对于患者来说,找对冠心病的治疗方法很重要。如果能有效的运用心理医
-
癌症患者要学会心理自我调节癌症治疗过程中,不单只是患者家属对患者进行护理,患者也要对自己做心理护理,癌症患者要学会心理自我调节的重要性在于,
-
考试综合征患者的心理学基础考试综合征患者的心理学基础:(一)、从心理学角度看,考试综合症无非是“回忆”受到了紧张情绪的干扰。学生在考试时往
-
心理因素引发的“早泄”案件心理因素主要有下面几点:1、不要害怕早泄,正确对待它早泄的男性多半会很焦虑,担心自己是否会进一步发展为阳痿,甚至开始回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