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援助 当心被信息过度刺激
当今社会是一个互联网知识信息爆炸的社会,每一天,我们的大脑都要吸收外界的各种信息。当我们的大脑长期处于接受、分析、判断、处理、加工信息的时候,会造成大脑皮层抑制,产生“信息焦虑症”,又称“知识焦虑综合症”。
案例:记者、广告员、网络从业人员等是信息焦虑症的高发人群
在某外企工作的王小姐外出休假时,手机不慎摔坏了,一种不安的情绪便开始困扰着她:客户资料丟失了怎么找回来?耽误工作怎么办?老板联络不到她会不会很生气?……越想越急,还没等到假期结束,王小姐就迫不及待地收假,并马上买了个新手机,挨个找客户电话,和每一个人联系上。
从事新闻工作的刘先生也出现过类似困扰。每天起床的第一件事就是打开电脑,在机器启动时匆匆刷牙、洗脸、吃早点,当获得新闻线索后开始寻找资料、与编辑沟通、写稿。每天晚上睡觉前,刘先生总觉得自己的脑子里装了太多信息,真想狂吐一番,把那些垃圾信息吐出来。这种情况有时会令他感觉头晕、胸闷、急躁。
从事咨询工作的秦先生每天都要浏览大量信息,接触不同客户,谈论种种合作事宜,见面、打电话、收发电子邮件等从不停歇。不仅如此,在面对客户时还必须打起精神笑脸面对。等到夜晚回家,秦先生发现自己瘫倒就睡,根本没有精力和妻子、女儿沟通。有时候下班回来,秦先生觉得自己的脑子空荡荡的,甚至发狠想辞职不干。可当新的工作日开始,秦先生还是不得不再继续同样的工作。
医学专家认为,在当今信息时代,信息焦虑症是一种时尚病,而患病者多为记者、广告员、网络从业人员等长时间处于紧张工作状态的高学历白领。
解释:什么是信息焦虑症
信息焦虑症虽然不是传统意义上的疾病,但由于近年来发病率增高,越来越多的人加大对其关注,而有关研究者也按照症状轻重将其分为以下四级。
一级:信息焦虑。在没有信息输入的时间或地点,患者会对着周围的一堵墙壁、一张纸,甚至自己的手掌心发呆。这时候患者表现为交际能力减弱、脉搏升高、面部肌肉呈红涨状态等。
二级:信息恐惧。有的患者在持续24小时以上没有接受信息的情况下,会感到恐慌。这时患者往往竖起耳朵,处于戒备状态,手机上突然闪出的讯号或八卦新闻,都会刺激患者情绪,此时他的情绪很容易发生剧烈变化。
三级:信息抑郁。当没有得到相应的信息刺激,或者对所获得的信息质量感到失望时,患者希望得到更多信息的刺激。如果缺少这种信息来源,患者会表现出情绪上的激烈对抗,变得郁郁寡欢。由于生活规律紊乱,还会出现腹泻等肠胃问题。这时,患者容易自我隔离。
四级:信息躁狂。每天接到几十个乃至上百个电话和信息,让患者潜意识有一种英雄心态,觉得周围人谁都不是其对手。而这种自我意识很容易在现实世界中触礁,导致患者忽而出现怀才不遇的悲哀,忽而因为自己的英雄情节兴致勃勃,情绪极不稳定。
解决:“信息休克”不能治本,应学会自我调节
离开信息源进行隔离,被称为信息焦虑症的“休克疗法”,比如休假等。但有患者尝试后认为,这种杜绝信息接触的方法根本解决不了问题,反而会加重病情。因为大量信息资源对于工作来说,其重要性相当于空气和水。患者认为,在信息“休克”的同时,有时候自己的精神也进入“休克”状态,让人觉得焦虑和恐慌,根本无法得到真正休息和调节。
一些“过来者”认为,有计划、有规律地了解身边的信息,并有节制地消化新知识和新信息,从而进行归纳与分类,加以记忆,要比一味避开信息有效得多。此外,在生活、工作都应注意紧张与松弛的交替,防止大脑陷入过于疲劳状态,对防止及改善信息焦虑症有很大帮助。
目前医学界认为,信息焦虑症由于表现与精神病学上的焦虑症状相似,所以其确诊和医治也以传统的医治焦虑症方法为主,除身体机能发生不适的患者需要药物治疗外,更多的是以对患者进行心理疏导为主。
寻医问药网建议各位,各位上班族在遇有信息焦虑症时,应加以重视,并学会自我调节。可通过看报纸的方式,获得经由报刊编辑筛选后的有效信息,阅读可以省心很多。可以培养多方面的兴趣爱好,如听音乐、玩乐器等,可以转移我们过分的信息依赖。
-
孩子有网瘾该怎么解决现在的生活节奏也是越来越快了,我们都知道在生活中每个家庭里面都可以练舞,会有手机和电脑的,而且电脑也是家中必不可少的,可
-
心理压力大 不妨多吃这3种食物在现在这个生活中大家都知道,可能很多人都会存在一些各种各样的压力,因为现在生活节奏也是越来越快了,尤其是对于一些女性来说
-
电子游戏对孩子成长的利弊该让孩子接触电脑吗,这是很多人都想问的问题,但是这个问题却是非常难回答的问题,家长担心孩子玩游戏耽误了学习,但是不给孩子
-
如何缓解变态购物心理呢购物逛街是众多女性特别喜爱的,本来是一种普通的事情,但现实生活中却出现一种有疯狂购物的表现,特别是见到自己非常喜欢的就会
-
5个方法帮孩子摆脱网瘾网络的普及的确为我们的生活和工作带来很大的便利,但是,不少成年人甚至是孩子却陷入了网瘾的怪圈中,如果家长发现自己的孩子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