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心理频道 > 爱健康 > 网络心理

网上行骗 完全是利用同情心理

网上行骗 完全是利用同情心理

现在很多人利用人们的同情心理来诈骗他人的金钱,这种行为完全是抓住了他人的同情心理。可是没办法,由于我国的法律还不太完整,特别是对于那些喜欢在网上行骗的人,真是没办法。

◆“孟乔森综合征”的患者为骗取赔偿、逃避司法检控、获得收留等具体目的装病

◆“代理孟乔森综合征”的患者多伪装成“爱子妈妈”,暗中使坏令孩子病情恶化

每当网上出现普通人勇斗病魔的故事,就有大量网友深受感动和激励。特别是同病相怜的患者,感叹“人间自有真情在”的同时“在绝望中看到希望”。然而网络 信息真真假假,被“励志”的鸡血和“煽情”的狗血淋了一头之后,有多少人能够保持理性的怀疑?近期,网上先后爆出多个“抗癌明星”、“爱子妈妈”造假的事 件,幕后真相令人发指:造假者竟然可能是“孟乔森综合征”患者,为了获得网络关注、推销伪科学疗法等目的故意装病,甚至不惜残害自己的亲生骨肉。

案例1:网络“抗癌明星”

承认自己根本没病

2009年,澳大利亚女子贝尔·吉布森在网络论坛上声称自己做过多次心脏手术,几乎死在手术台上。在个人博客上,她又声称自己得了晚期脑癌,说一位德国 磁疗治疗师诊断出她的血液、脾脏、子宫和肝脏中都有癌细胞。经历了放疗、化疗之后,她说受不了这些常规治疗,就开始热衷于天然食品及避免面筋、奶制品等的 食疗,配合其他“健康生活方式”,称一年后成功控制癌症。她的“抗癌经历”鼓舞了无数网友,特别是绝症患者。在网络蹿红之后,这位“抗癌明星”顺势推出手 机应用软件,出书推广其“抗癌疗法”,获利丰厚。

然而,吉布森的故事受到媒体质疑,但她拒绝出示自己得癌症的病历等医学证据。近日,她 接受英国《女性周刊》杂志采访时,一边哭一边含糊其辞地承认“一切都是谎言”,自己根本没有患癌。她表示,自己说谎这么多年,要面对真相是件非常可怕的 事。她并没透露撒谎的原因,只是说自己曾有一段“不堪的童年”。

故意装病≠精神心理问题“躯体化”

装病,是指人为地 制造或者夸大自己的身心症状。英国牛津大学精神病学家尼尔·伯顿博士称,这样做的目的是从“患者”的角色中获得某种权益,例如吸引别人的关注和同情,逃避 指责和社会义务等。有的人装病的目的非常具体,如骗取赔偿,逃避司法检控,甚至只是为了得到收容机构接纳。如果装病的人的“症状”以身体问题为主,有时被 称为“孟乔森综合征”,这源于18世纪普鲁士的“吹牛大王”孟乔森男爵,他声称自己有各种“神奇历险”。

然而,装病与精神病学上的“躯 体化症状”是两回事。伯顿指出,精神心理压力有时会“躯体化”,变成身体上五花八门的症状:有的患者的特定肌肉群丧失运动功能,造成半身不遂或者一条腿无 法动弹;有的患者出现感觉麻痹,例如失去了视觉或嗅觉;有的患者出现特殊的肢体运动,例如不停地抽动,但检查大脑没有发现癫痫或者肿瘤。他们常常否认自己 受过任何心理创伤,甚至没有注意到自己身体上的功能障碍,令人难辨真假。近年来的研究发现,精神心理因素能够通过神经、内分泌和免疫系统导致身体症状。例 如,美国哈佛大学流行病学家伊丽莎白·莫斯托夫斯基博士研究发现,在亲人去世后的24小时内,人们发生心肌梗塞的机会增加21倍。

在文化较为传统的社会中,人们在抑郁时不会抱怨心理的问题,却会表现出疲劳、头痛、胸闷等躯体症状。伯顿认为,这也不算装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