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心理频道 > 爱健康 > 网络心理

网络带来的青少年身心健康

网络带来的青少年身心健康

截至2001年12月31日,我国网民已经达到3370万人,网络正在逐步覆盖着每所学校、每个家庭,给人们的生活、工作、学习带来了极大的便利。但是网络的迅猛发展也给人们特别是青少年的身心健康带来了许多的隐患。

心理学家担心在网络和电脑中成长起来的一代人会患上“情感冷漠症”,表现为对外界刺激缺乏相应的情感反应,对亲友冷淡,对周围事物失去兴趣,面部表情呆板,内心体验缺乏,严重时对一切都漠不关心。其实,情感冷漠症只是网络环境下众多心理问题之一,更严重的心理问题(有的已发展为心理障碍和心理疾病)已在不少青少年“网民”身上显现。据报道,武汉一大二女生沉溺于网络,以致出现精神障碍,学业日渐荒废。网络环境下的心理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撒谎。遨游在网络中的人不需要真实的姓名、身份。“在网上,没有人知道你是一条狗”。这句网民的口头禅反映了网上交际的主要特点──—你不仅可以匿名,而且还可以隐性别、年龄、种族和社会地位。在这个虚拟空间中,人与人的交往没有责任也没有义务。因此,人潜在的一些不良心理就会得以引发或强化,其中以撒谎最为严重。有一位少年网民这样说:“在网络上没有一句话是可信的,你被人骗只能证明你是白痴,你不骗人只能说明你是傻子。”调查表明,有不少中小学生就是从网络中学会了撒谎,并以撒谎为乐事。

二、孤独。就信息的本身来看,互联网是开放的,它能使青少年接受到更全面、更生动、更形象的信息,但对信息的接收者来说,其接受的过程却是相对封闭的。尽管有不少的网站具有互动性,但毕竟需要依靠冷冰冰的网络、电脑等设备做中介物,青少年网民一旦下线离开电脑,就很难表达自己,无法与他人沟通,“上网时间长了,我连怎么用嘴说话都忘了。”这是一个“网虫”的自白。由此,不可避免地造成青少年“网民”情感上的孤独。心理学家指出:“当一个人专注于某一事物时,对其他事物都有不同程度的忽视。学生对互联网虚拟世界的依恋必然会产生心理上的孤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