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晒“心理你真的懂吗?
现在互联网的普及会让我们的生活更便捷,不过,我们不难发现,现在在微博或者微信等地方,可以看到不少的朋友会在网上晒出自己喜欢的一些事情,当我们面对这些网络“晒”形为时,大家想过这背后的心理动态是什么吗?
晒恩爱、晒宝贝、晒心情、晒想法、晒发型、晒晚饭……无论是微博,还是微信朋友圈,我们的时间线里每天都充斥着各种 各样的“晒”。有人认为这是网络时代的一种流行病,也有人认为其中含有积极的成分。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为什么人们会对“晒”这种行为乐此不疲?它究竟是 一件好事还是坏事?
“晒”是一种本能
无论你“晒”的内容是人还是物,是生活体验还是心情感悟,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都与你有关。从本质上讲,所有这些“晒”的行为,都是在向他人传递自己的信息。心理学家将这种行为称为自我表露。
人们似乎天生就热衷于将自己的信息展示给别人,无论在网上还是线下都是如此。据统计,在我们每天说的话里,有30%-40%是关于自己的;到了网上,这 个比例可以增长到80%以上。从进化心理学的角度来看,自我表露可能是一种进化而来的本能,它可以为我们带来一些生存优势,比如拉近和其他人的关系,或是 获得一些自己的反馈,让我们可以改进自己的表现。
我们在展示与自己有关的信息时,还可以从中获得一种自发的 快感。在近期的一项神经科学研究中,美国哈佛大学的研究者发现,当人们表达自己的想法,或描述自己的性格时,会激活大脑中名叫伏隔核和腹侧被盖区的区域。 此前的研究已经表明,这些区域与心理上的奖赏机制有关;当人们从食物或性中获得快感时,也会激活相同的区域。为了有机会获得这种快感,研究中的被试甚至愿 意放弃更多的金钱报酬。可见,自我表露与食物和性类似,都是一种本能的需求。
社交网络上的各种“晒”并不是一种病,它其实是我们的自我 表露本能在虚拟世界中的延续。社交网络的独特之处在于,它极大地提高了信息的传播效率,让自我表露变得更加方便。在过去,如果我们想告诉别人一些关于自己 的事,或分享一些自己的心情想法,大多数情况下,只能针对具体的某个人,进行点对点的交流。在社交网络上,同样的信息却可以多线程地扩散传播;此时,自我 表露可能不再针对具体的对象,但我们心中会有一个庞大的潜在听众群。我们知道,在几个小时甚至几分钟的时间里,我们“晒”出任何东西,就可以被成百上千的 人看到。社交网络的这种属性,让自我表露的门槛更低、效率更高,同时也放大了它的心理快感。也许这就是人们乐此不疲地在网上“晒”各种东西背后的动力。
“晒”是好事还是坏事?
那么,在社交网络上“晒”出自己的生活,究竟是一件好事还是坏事呢?有一种观点认为,社交网络的重度使用者在现实生活中都没什么朋友,沉迷于社交网络只 会让我们更孤独。不过研究数据却表明,社交网络其实可以减少人们的孤独感。比如在近期的一项研究里,柏林大学的研究者将大学生分成两组,一组要求他们提高 Facebook的状态更新频率,另一组则保持不变。一周之后,那些提高了状态更新频率的大学生,孤独感出现了显著的下降,另一组则没有变化;更有趣的 是,孤独感的下降与状态是否有人回复无关,只要增加了状态更新频率,孤独感就会下降。
-
孩子有网瘾该怎么解决现在的生活节奏也是越来越快了,我们都知道在生活中每个家庭里面都可以练舞,会有手机和电脑的,而且电脑也是家中必不可少的,可
-
心理压力大 不妨多吃这3种食物在现在这个生活中大家都知道,可能很多人都会存在一些各种各样的压力,因为现在生活节奏也是越来越快了,尤其是对于一些女性来说
-
电子游戏对孩子成长的利弊该让孩子接触电脑吗,这是很多人都想问的问题,但是这个问题却是非常难回答的问题,家长担心孩子玩游戏耽误了学习,但是不给孩子
-
如何缓解变态购物心理呢购物逛街是众多女性特别喜爱的,本来是一种普通的事情,但现实生活中却出现一种有疯狂购物的表现,特别是见到自己非常喜欢的就会
-
5个方法帮孩子摆脱网瘾网络的普及的确为我们的生活和工作带来很大的便利,但是,不少成年人甚至是孩子却陷入了网瘾的怪圈中,如果家长发现自己的孩子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