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心理频道 > 爱健康 > 网络心理

网络时代里我们的情绪该如何表达?

网络时代里我们的情绪该如何表达?

人们在表达自己的时候,如何避免采用自己都深恶痛绝的压制性的或者暴力性的语言和态势,需要我们所有人认真对待,所谓“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新闻由头:网名“芥末”的女子在新浪博客发文连载自己6年的婚姻故事。2009年年底,她将自己的博客内容整理出书《裸婚》。她的前夫不堪忍受“芥末”把两人婚姻的隐私公之于众,不久前在网站“天涯”上演了一场“虐书”秀,借以泄恨。

“芥末”将自己的婚姻和情感生活写到了博客上,在引起关注的同时,也引来诸多议论。对这一现象,从社会心理学的角度,可粗略地从两方面来进行理解:

一是两性关系的斗争与协商,以及个人为什么有显露自己隐私的需要;二是从伦理的角度,如何看待个人的边界与隐私权。

人际互动中存在两个模式

——即对抗性与互补性

互联网科技的进步使个人的表达方式发生巨变,博客作为互联网上个人表达的一种方式,自出现以来发展神速。它再次缩小了人们在时间和空间上的距离,使得人际交流有了更加直接、灵活而坦诚的手段。

心理学中的需要理论认为,人除了物质的需要外,还有心理的需要。它包括爱、亲密和归属感的需要,力量和自我效能感的需要,以及对生活意义的追求等三大类。“芥末”的行为满足的正是这种心理需要。

有人说,婚姻是两人一场长长的战斗;也有人说,婚姻是两人一场长长的交谈。“战斗”与“交谈”的说法也正合了一般人际互动中两个模式的特点,即对抗性与非对抗性(互补性)互动。从对抗性互动模式来看,两人间的互动模式,一定是有强有弱,有输有赢。不仅仅是在婚姻关系中,在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男性都曾经在传统上一度占有优势的话语权。

现代社会的发展与进步,尤其是上世纪中期西方开始的女权运动与多元价值观等观念的风行,使得人们尤其是女性开始从性别的视角审视自己在婚姻生活、亲密关系和社会生活中的位置,以及人与人交往互动时“非暴力(非对抗性)交流”关系等问题。写博客,只不过是她们观照自己内心的一种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