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心理频道 > 爱健康 > 网络心理

如何拯救网瘾孩子

如何拯救网瘾孩子

  截至2009年12月,安徽网民数量为1069万人,年增长率47.9%,其中青少年的网瘾问题越来越严重,这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如何让沉迷网络的孩子们戒除网瘾?省内的心理专家、教育专家纷纷拿出了“药方”。

  营造舒适的心理环境

  “我们大多数的家长重视在家里给孩子创造一个整洁有序的物理环境,但是却忽视了家庭给孩子创造的心理环境。”林林老师分析,对于孩子来说,网络是有挑战性的,在网络的世界,孩子是主动的,机器是被动的,而在现实生活中,很多孩子无法体会到这种主动性,转而在网络中寻求出口。

  对此,黄怀宁老师也很有感触。他向记者讲述了一个案例。两个月前,来自庐江县的小明(化名)在父母和两个姑姑的“簇拥”下来到黄怀宁老师的咨询室。小明是个初三学生,每天在网吧上网十八九个小时,爸爸妈妈说小明上网成瘾,但是小明却并不承认自己有网瘾。“我问他不上网行不行?他说在家不上网不行,但是不在家就行。”因为上网的原因,小明当时已经休学,在合肥的姑姑家待了一个礼拜。在这段时间里,小明并没有表现出对于网络的迷恋,甚至能做到一天都不上网。“为什么在家就要去网吧上网?”面对黄老师的问题,小明的回答让人震惊,“反正总比在‘监狱’好,我就是生活在两个‘监狱’的人。”小明口中的两个“监狱”一个是学校,一个是家。

  管教不要过于严厉

  潜山县16岁的男孩从从(化名)因为迷恋网络被父亲带到林林老师的咨询室进行诊断治疗。因为迷恋网络,上初二的从从已经辍学一年了。初一以前,从从是个各方面表现都很优秀的孩子。到底是什么改变了从从呢?从从的父亲说,仅仅是因为一次意外,同学不小心打碎了从从的眼镜,从从有所抱怨,父亲狠狠批评了从从。此后,从从觉得他跟父亲已经无法交流了,“我并不喜欢上网,就是要跟父亲对着干。”

  林林老师说,家长要学会正确、合理的管教方式,过于严厉会让孩子产生逆反心理。林林老师告诉记者,在前来咨询的网瘾孩子中,有近三分之一表示是给父母“逼”的,父母越不让去,他们越要去。

  “这样的家庭,还往往表现出孩子和家长沟通不畅,这时候网络往往成为孩子心灵的垃圾桶。”林林老师说,“家长要学会做孩子的朋友,与孩子有效沟通,这样才能把孩子从网络手中争取过来。”

  培养孩子的自信心

  黄怀宁老师提出,对于网瘾孩子,家长要学会使用“减法”和“加法”。“减法”就是引导孩子减少上网的时间,孩子原本一天上网十几个小时,先减少到10个小时,再到七八小时,最后减少到两三个小时,引导孩子合理安排上网时间。“加法”即多欣赏多肯定自己的孩子,对于孩子的每一点进步都要给予肯定和认同。

  虞慎勇老师告诉记者,有三分之二的孩子因为在生活和学习上没有成就感,于是逃避现实,从网游上寻找归属感和成就感。“很多孩子本来成绩很好,迷上网络后,成绩一落千丈,找不到成就感了,于是很难从网络中走出来。”对于已经上网成瘾孩子,家长要着重从心理上进行疏导,让他们充分地感受到自己并没有被抛弃,多看到孩子身上的亮点,培养他们的自信心,使他们逐步适应现实社会。

  培养孩子的兴趣点

  “上网成瘾的孩子之所以长时间沉迷于网络,是因为在上网时,身体分泌一种类似于吗啡的激素,这种激素能带给他们兴奋和快乐。”黄怀宁老师说,拯救网瘾孩子的关键是要帮孩子找到其他方式的替代性满足,培养孩子的兴趣点,“很多家长知道叫孩子不做什么,但是不知道让孩子做什么。”

  专家建议,针对上网成瘾的孩子要采取措施转移孩子注意力,将孩子的求知欲引向正确的轨道。如学校经常性地开展各种文体活动,长期举办各种兴趣小组,针对学生的特长与兴趣,积极鼓励其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和各种有益的夏令营等。让青少年旺盛的精力得到发泄,有意识地将青少年的视线从网络上转移。

  家长要正确认识网络

  “一些家长,省吃俭用给孩子买了电脑,至于孩子用电脑来干什么,他们却全然不知。”虞慎勇老师建议,要让孩子健康上网,家长首先应该正确认识网络,并且能够对孩子的上网给予正确的引导,“但是我在实际中接触的家长,很多是从未接触过网络,谈网络色变,恨不得退回到没有网络的时代,对孩子上网根本谈不上管教和指导了。”专家认为,家长应加强自身的网络知识学习,跟上孩子成长的步伐。如果有条件尽量让孩子在家里上网,父母尽量和孩子一起上网冲浪,既可增强亲子关系,又可以及时引导孩子有选择地汲取网上的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