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心理频道 > 爱健康 > 网络心理

打工者子女心理教育:防止网络成瘾的根本在家庭

打工者子女心理教育:防止网络成瘾的根本在家庭

2006年由新闻出版总署组织开发的“网络游戏防沉迷系统”在全国所有的网络游戏上安装实施,通过惩罚性削减不健康游戏时间内的游戏收益,防止玩家沉迷于网络游戏。外部手段只能防治一时,而防止网络成瘾的根本在于每个家庭。

王凯的学习成绩从小学到初中一直都处于中等,家长天天督促他学习,但他总是漫不经心。父母说他考试成绩不好,他会说某某比我还差呢,家长总是觉得他不上进。上初二后在同学介绍下王凯开始玩网络游戏,这让他更无心学习,父母限制他玩家里的电脑,他就跑到网吧去玩。父母苦口婆心地给他讲道理,如果学习不好就不能考上好高中,考不上好高中就不能考好大学,考不上好大学就找不到好工作……惩罚、奖励都用了,但这些仍然无法阻止王凯玩游戏的冲动。

家长首先应找到导致孩子玩网游的成因。现在学生的学习生活普遍很单调,每天学校家庭两点一线,回家就是做作业和做不完的复习题。老师、家长、同学都在比拼学习成绩,这似乎成为评定一个学生好坏的唯一标准。而在网络游戏中,可以让*会到快乐、冒险、兴奋、成功、尊敬等多种情绪体验,这与单调、枯躁的学习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孩子很容易被游戏吸引,从中得到多彩的情感体验。

一般家长在与孩子交流时很习惯给他们讲道理,但对于小学和初中的孩子来说与他们谈长远目标作用不大,他们还想不到那么远,必须解决孩子眼前关切的问题,即把孩子眼前利益和长期目标相统一,孩子才能理解接受。例如,可以和孩子说:“你那么喜欢玩游戏,以后想不想自己开发一款游戏呢?开发游戏需要学好数学。”家长们要清楚,再糟糕的孩子也有他的闪光点。因此,家长和老师要注意发现孩子的闪光点,再结合其闪光点进行引导,耐心帮助他慢慢转移兴趣。

同时,家长要给孩子树立规则,通过与孩子共同协商达成协议。比如一天玩多少时间,在什么时间玩。得到家长和孩子的共同认可,孩子就要开始按照协议自己去执行了,这是锻炼孩子的自我管理能力。这时家长要密切观察,发现一点进步或有进步的苗头就应马上给予肯定鼓励,引导孩子坚持下去并告诉他坚持下去会产生哪些他想不到的对其成长有利的结果。帮助孩子学会建立由近到长远看问题的思想方法。

家长要积极创造条件让孩子多接触大自然和社会,让孩子在自然的环境中去体会各种情绪,体验与真实的人交往的快乐,而不是在虚拟的世界中去体会各种情绪和虚拟的人物交流。家长要让孩子知道游戏是虚拟的世界,你在游戏里可以做的在现实中却往往是不能做到的事。你在虚拟世界虽无所不能,在那是你内心获得的价值感和成就感,但我们是活在现实世界里的,这里有规则、有责任,人必须要在现实世界中遵守规则,付出努力解决现实问题,才能获得回报,这样同样能体会到价值感和成就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