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专家学者研讨青少年网瘾治疗对策 戒网瘾还需网外力量
日前,天津市社联、天津市社会心理学会等单位开展了“青少年网络心理健康教育”研讨会,来自南开大学、天津师范大学的心理专家、学者,以及医疗工作者和学校心理咨询工作者共同探讨青少年网瘾的对策。
○上网多是在玩游戏
从数量来看,我国青少年上网的人数比例低于美国。据教育部基础教育质量检测中心2009年调查,全国1.75亿青少年网民中,小学生约占40%,初中生接近60%。这一数字比美国少很多,美国小学生有60%的网民。但是,我国青少年网民中玩游戏的比例却远高于美国。一份来自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的报告中指出,我国18 岁以下的网民中,有73.7% 的青少年网民玩过网络游戏,其他互联网发达国家如美国等,网络游戏的普及率只有35%,远没有中国这么高的网络游戏使用率。这是一个令人担忧的问题。很多孩子平时的娱乐活动比较少,而网络游戏是他们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据调查报告显示,目前中小学生游戏时间是平均每周3.3 个小时,每周游戏时间超过10 个小时的占中小学生网络游戏用户的5.5%。
○初中生为网瘾重灾区
近年来,青少年网络成瘾成为教育的热点和难点问题。根据调查,13~17岁的青少年网民中网瘾比例(17.10%)最高,可见,“处于13~18岁年龄段的中学生是网络成瘾的重灾区”。据教育部基础教育质量监测中心提供的数据,初中生有成瘾倾向的比例为11.1%,有网瘾的比例为3.8%。
为什么孩子上了初中之后就特别容易向网络靠拢?原天津市教科院研究员、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孟育群教授认为,网瘾找上初中生并非偶然现象,父爱的缺失、同伴的缺失、游戏活动的缺失,正是这三大因素将孩子推向了网络游戏。“你去网吧看看,90%的学生都是上网玩网络游戏”。她分析指出,因为传统的教育观念认为严父教子,因此家庭中父子关系比较疏远,父亲和孩子沟通不顺,导致孩子父爱缺乏;又因为很多孩子的同伴交往受到家长的限制,而且独生子女家庭的孩子特别容易养成以自我为中心的方式,不容易交到朋友,导致同伴的缺失。加上很多孩子从小被困在学业之中,缺乏游戏,因此,网络游戏成为他们寻找游戏的天地。
孟教授在多年的研究中发现,网瘾少年最容易存在于四种亲子关系的家庭中:一是奢望型,二是溺爱型,三是严厉型,四是离异家庭的不良亲子关系。因此,很多孩子在初中后染上网瘾,正是“12岁以前埋下的定时炸弹”。正是由于家庭中亲子沟通不良,父母在孩子早期教育中失去了控制,后期难以和孩子进行有效的沟通和管理。
○高期望把孩子推向网瘾
心理学教授、心帆心理辅导中心主任贾晓波认为,我们必须看到,网瘾只是表象,它的背后是我国教育发展中所存在的深层次问题和青少年成长过程中所存在的严重心理问题。“造成网瘾的最核心因素是,在现实生活中部分青少年自我接纳和肯定的需要未能得到充分满足。如成就感,胜任感,价值感(包括被接纳、被尊重、被欣赏等),自我效能感等。而自我肯定的需要满足程度直接同他们的学业成就水平及人际关系状况有关。在这两个方面,当前的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都存在十分明显的问题。
他认为,学校的问题主要是学习负担过重,压力过大,评价体系单一,以及由此导致的师生关系不良。我们的中小学对学生最基本的评价标准就是考试成绩。由于过于简单和绝对化的分数取向,导致学校和家庭双重的期望值偏高,最终影响到许多学生的自我期望值也偏高。于是一些不能保持尖子水平的学生通常就会感到自己是个失败者。一旦对自己失去了信心,一系列的消极反应就会接踵而至:悲观、失望、自我否定、自我放弃……此时如果接触到网络游戏,很容易从中找到自我肯定的新途径,许多在现实中无法满足的需要,都可以在虚拟世界中得到满足。这种替代、补偿的心理机制,就是网瘾形成的主要内因。
◎观点和声音
机器把青少年异化了
——孙少强(天津体院心理学教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
网瘾对青少年的危害很大。网瘾把人变成了机器人,导致青少年人格变态,人性变异,这才是对青少年最大的摧残。现在的研究发现,网瘾者都有中度或者重度的抑郁症,因此,网瘾可能对人的精神造成损伤。这种精神性的抑郁比神经性的抑郁,对人的损害更加严重。此外,青少年还应该提防网络“信息污染综合征”。
○上网多是在玩游戏
从数量来看,我国青少年上网的人数比例低于美国。据教育部基础教育质量检测中心2009年调查,全国1.75亿青少年网民中,小学生约占40%,初中生接近60%。这一数字比美国少很多,美国小学生有60%的网民。但是,我国青少年网民中玩游戏的比例却远高于美国。一份来自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的报告中指出,我国18 岁以下的网民中,有73.7% 的青少年网民玩过网络游戏,其他互联网发达国家如美国等,网络游戏的普及率只有35%,远没有中国这么高的网络游戏使用率。这是一个令人担忧的问题。很多孩子平时的娱乐活动比较少,而网络游戏是他们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据调查报告显示,目前中小学生游戏时间是平均每周3.3 个小时,每周游戏时间超过10 个小时的占中小学生网络游戏用户的5.5%。
○初中生为网瘾重灾区
近年来,青少年网络成瘾成为教育的热点和难点问题。根据调查,13~17岁的青少年网民中网瘾比例(17.10%)最高,可见,“处于13~18岁年龄段的中学生是网络成瘾的重灾区”。据教育部基础教育质量监测中心提供的数据,初中生有成瘾倾向的比例为11.1%,有网瘾的比例为3.8%。
为什么孩子上了初中之后就特别容易向网络靠拢?原天津市教科院研究员、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孟育群教授认为,网瘾找上初中生并非偶然现象,父爱的缺失、同伴的缺失、游戏活动的缺失,正是这三大因素将孩子推向了网络游戏。“你去网吧看看,90%的学生都是上网玩网络游戏”。她分析指出,因为传统的教育观念认为严父教子,因此家庭中父子关系比较疏远,父亲和孩子沟通不顺,导致孩子父爱缺乏;又因为很多孩子的同伴交往受到家长的限制,而且独生子女家庭的孩子特别容易养成以自我为中心的方式,不容易交到朋友,导致同伴的缺失。加上很多孩子从小被困在学业之中,缺乏游戏,因此,网络游戏成为他们寻找游戏的天地。
孟教授在多年的研究中发现,网瘾少年最容易存在于四种亲子关系的家庭中:一是奢望型,二是溺爱型,三是严厉型,四是离异家庭的不良亲子关系。因此,很多孩子在初中后染上网瘾,正是“12岁以前埋下的定时炸弹”。正是由于家庭中亲子沟通不良,父母在孩子早期教育中失去了控制,后期难以和孩子进行有效的沟通和管理。
○高期望把孩子推向网瘾
心理学教授、心帆心理辅导中心主任贾晓波认为,我们必须看到,网瘾只是表象,它的背后是我国教育发展中所存在的深层次问题和青少年成长过程中所存在的严重心理问题。“造成网瘾的最核心因素是,在现实生活中部分青少年自我接纳和肯定的需要未能得到充分满足。如成就感,胜任感,价值感(包括被接纳、被尊重、被欣赏等),自我效能感等。而自我肯定的需要满足程度直接同他们的学业成就水平及人际关系状况有关。在这两个方面,当前的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都存在十分明显的问题。
他认为,学校的问题主要是学习负担过重,压力过大,评价体系单一,以及由此导致的师生关系不良。我们的中小学对学生最基本的评价标准就是考试成绩。由于过于简单和绝对化的分数取向,导致学校和家庭双重的期望值偏高,最终影响到许多学生的自我期望值也偏高。于是一些不能保持尖子水平的学生通常就会感到自己是个失败者。一旦对自己失去了信心,一系列的消极反应就会接踵而至:悲观、失望、自我否定、自我放弃……此时如果接触到网络游戏,很容易从中找到自我肯定的新途径,许多在现实中无法满足的需要,都可以在虚拟世界中得到满足。这种替代、补偿的心理机制,就是网瘾形成的主要内因。
◎观点和声音
机器把青少年异化了
——孙少强(天津体院心理学教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
网瘾对青少年的危害很大。网瘾把人变成了机器人,导致青少年人格变态,人性变异,这才是对青少年最大的摧残。现在的研究发现,网瘾者都有中度或者重度的抑郁症,因此,网瘾可能对人的精神造成损伤。这种精神性的抑郁比神经性的抑郁,对人的损害更加严重。此外,青少年还应该提防网络“信息污染综合征”。
相关文章
-
孩子有网瘾该怎么解决现在的生活节奏也是越来越快了,我们都知道在生活中每个家庭里面都可以练舞,会有手机和电脑的,而且电脑也是家中必不可少的,可
-
心理压力大 不妨多吃这3种食物在现在这个生活中大家都知道,可能很多人都会存在一些各种各样的压力,因为现在生活节奏也是越来越快了,尤其是对于一些女性来说
-
电子游戏对孩子成长的利弊该让孩子接触电脑吗,这是很多人都想问的问题,但是这个问题却是非常难回答的问题,家长担心孩子玩游戏耽误了学习,但是不给孩子
-
如何缓解变态购物心理呢购物逛街是众多女性特别喜爱的,本来是一种普通的事情,但现实生活中却出现一种有疯狂购物的表现,特别是见到自己非常喜欢的就会
-
5个方法帮孩子摆脱网瘾网络的普及的确为我们的生活和工作带来很大的便利,但是,不少成年人甚至是孩子却陷入了网瘾的怪圈中,如果家长发现自己的孩子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