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心理频道 > 爱健康 > 网络心理

网络游戏“有毒”归根到底是谁的问题

网络游戏“有毒”归根到底是谁的问题

昨晚和一平媒友人进餐,席间,对于现如今的一些事情恳谈,其中当然包括互联网对于如今生活的影响。更感叹到其中孩子们受到互联网及网络游戏的弊端影响。随后,小编又在晚上家中处理“私人事务”无聊翻看杂志时看到国外某杂志对于网络游戏对于青少年影响的表述,其中把网络游戏定罪为青少年暴力、青少年早恋乃至同性恋的诱因。

当下,正值两会期间,各委员关于互联网整治的提案也层出不穷,其中不乏雷人之语。当然,在小编的心里以为,摒弃一些极端做法,有些提案也是可行、必行的。

打开网站;翻开杂志;甚至收看电视节目,到处充斥着网络游戏对于青少年的毒害。小编前几日收看当地某新闻节目,就看到一少年为筹集打网络游戏所需资金,竟挥数刀将一老妪砍死,其行径令人发指。近日,又有某夫妇因玩网游照顾虚拟宝宝将亲子活活饿死;儿子玩网游不理母亲求救电话母亲被父亲打死等事件频发。当然,我们要参考到媒体为搏眼球,故意将问题放大化、针对化。但俗语有云:苍蝇不叮无缝的蛋。如果网游能真正做到独善其身、洁身自好。咱不说导人向善这么无边际之语,但最起码作为一个舒缓压力的娱乐方式的初衷,是不是因为一些厂商的利益为先而扭曲呢?

纵观某些网游厂商为吸引涉世未深、冲动的青少年沉迷于起运营的网络游戏之中。在满足青少年的猎奇心理,满足运营商的腰包的同时,丧失的确实青少年健康的心理状态。我们可以联想到“兽兽门”一出,某些网络游戏运营商借机炒作之行径。

纵然,有人可说,去野外也还有遇到坏人的危险!但野外不会有大量人群人专门投放坏人,并对坏人进行粉饰包装吧?其实,抛弃极端化的想法来看待网络游戏现在所带来的利弊,我们都能看出,网络游戏对于有自持能力的人是一种娱乐方式,而对于无自持能力、易受诱惑的青少年却真如毒水猛兽一般。

那么,网络游戏对于不同人群所表现出来的影响就证明其本身无罪。真正的罪人是无良商人、教育缺失的罪魁。当然,这也就是一个社会问题,需要社会各个方面进行调节,来挽救那些误入歧途的孩子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