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心理频道 > 爱健康 > 网络心理

网瘾仍存社会争议 严重网瘾需看医生

网瘾仍存社会争议 严重网瘾需看医生

强制不让上网,会增加孩子逆反心理

  不合理使用网络有哪些表现?专家们列举了一些。如上网不是用于工作、学习等正常目的,而是盲目地打游戏、聊天或浏览不健康网站,且上网时间超过正常 限度;上网给正常生活带来不良影响,如把大量时间投入网络,用于交往、学习、工作的时间减少,以前有兴趣的事情也不做了,总感到困倦、无精打采、效率下 降,但与外界仍保持一定联系,受影响的程度还没有疾病那么大;虽认识到自己的状态影响到做其他的事情,也想减少上网时间,但控制力不够、管不住自己等。

  杨曦指出,不合理使用正是网络成瘾的一个高危临界点。“生活中常听到有人说孩子不上班不上学、天天在家玩网络游戏,如果精力全在于此、对周围不闻不问、量也达到了一定的时间,成瘾的可能性就很大了。此时一定要加以引导,以避免到成瘾的阶段。”

  由于青少年时期是一生中学习的“黄金时代”,此时对网络过多地沉溺,会荒废学业、阻碍发展,但不能期待孩子自己回归,必须适当加以引导,家长对此更 要有所作为。“首先要分析孩子为什么沉溺网络?是过分害怕失败,还是过于内向,或被他人排斥不被承认?要记住,如果孩子在现实中得到认可,就不会在网络中 寻找被欣赏的感受。”刘铁榜指出。

  让孩子完全不碰电脑是非常不可取的。由于网络已经使用广泛,成为现代社会不可或缺的工具甚至是生活方式,强制性不让上网,或者贬低网络的做法,只会增加孩子的逆反心理。因此,引导孩子把网络用到正确的方向才是关键所在。

  堵不如疏。应客观地看到,孩子上网有很多值得肯定之处,如体现出的探索精神、缜密严谨的逻辑思维、动手能力强等,家长可在现实中(如在大自然、图书馆)加以引导,以满足孩子这些特点,并鼓励孩子多交朋友。孩子自控力有限,家长可采取一些自动断电等控制上网的措施。

  由于孩子的个性改变较为困难,所以从家庭方面着手则更具建设性。首先不合理的教养方式要改变,父母其实也是第一次当“父母”,也要学习如何做合格的 父母,并非父母理所当然都是对的。平常要给孩子表扬,给孩子一定的独立性,不要过度溺爱或控制,使孩子能充分发展自己的个性、获得自信、有主见。

  要为孩子开发多种兴趣。一旦看到有过度使用网络的苗头,家长可通过运动等其他方式,让其回归到社会交往之中,学校也可开设一些兴趣爱好班,并用一些 课程对上网加以引导。此外,网络公司应有职业操守与社会责任,不妨分级管理一些游戏。总之,要动员社会多方力量,采取限龄、限时等多种手段措施,为保障青 少年健康上网而不懈努力。